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7期
编号:12615723
寰枢椎不稳的前后路内固定技术的治疗进展(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7期
     刘社庭考虑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寰椎椎弓根内固定或者侧块固定操作比较复杂,不便于基层推广,并且C1后弓的剥离易导致血管神经损伤,于2007年设计了寰枢椎新型环抱钩棒内固定系统[30],也属于寰椎椎板钩与枢椎椎弓根钉的有效结合,2009年起初步试用于临床,取得一定临床效果。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其在旋转、屈伸及侧弯状态的活动度与寰枢椎椎弓根钉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抗旋转方面与钉棒系统的差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该系统螺纹杆钩与卡片钩合抱固定寰椎后弓,通过连接棒与枢椎椎弓根上的万向螺钉固定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操作简便。通过预弯连接棒,锁紧枢椎螺钉后拧紧寰椎螺帽,同时对脱位的寰椎有较好的提拉复位的作用。对寰椎后弓采用钩的固定,无需充分剥离C1后弓前方和上下方的软组织,避免损伤其丰富的静脉血管丛,节省了手术时间,又降低了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也避免了置钉的风险。考虑个体差异设计了4种型号的钩,便于个体化治疗。该内固定系统可作为现有寰枢椎关节内固定的有效补充。

    3 前后路的其他手术方式

    寰枢椎不稳的其他手术方式主要有微创手术、数字骨科技术、导向器技术以及维持寰枢椎活动性的动态固定技术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