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安氏Ⅲ类错畸形的临床研究(2)
Siche和Weinmann在20世纪初就遗传控制理论进行提出,认为颅面骨骼生长多由骨组织本身造成的遗传因素引发。Moss在1962年就功能基质假说进行提出,生成颅面骨骼的过程中,患者颌骨的大小、形态变化均为相关功能基质作用的结果[4]。Petrovic就颅面伺服系统假说进行提出,针对颅面骨骼生长改建,认为属较为复杂的过程,受全身与局部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相互作用,有伺服系统形成。Obwegeser在2001年就双因素调节假说进行提出,认为下颌生长发育中下颌髁状突为中心,有两种因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一种对下颌骨长度生长相关的L因素进行刺激,一种对下颌骨体积生长的M因素产生刺激[5]。分析个体错畸形机制,可从遗传和环境因素展开研究。临床安氏Ⅲ类错畸形有较复杂的病因,为多因素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多项报道认为,其受外在的环境因素和内在的多个微效基因共同控制。但总体上,因统计手段、研究对象的不同及对结果有不同解释,针对安氏Ⅲ类错病因,结论尚不统一[6]。
颌面部功能与环境因素有较密切关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