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中乳酸及白细胞介素—8检测在化脓性脑膜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2)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yang,Nanyang 47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7.05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儿童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尤其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预后较差,死亡率可高达到10%以上,幸存患儿中超过35%患儿可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存质量,同时也造成了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化脓性脑膜炎(PM)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化脓性脑膜炎发病中许多趋化因子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非常重要作用,可以对疾病程度预后判断有着指导作用[1]。本文通过对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乳酸及IL-8检测,来探讨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为PM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1~11岁,平均(6.5±3.7)岁;体重8.2~47.1 kg,平均(22.4±7.9)kg,60例患儿全部依照化脓性脑膜炎相关标准确诊[2]。4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VE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1~10岁,平均(6.0±3.3)岁;体重7.6~40.1 kg,平均(20.4±6.8)kg,全部依照病毒性脑炎相关标准确诊,并且排除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炎等其他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2]。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临床症状及伴或不伴激惹、抽搐、意识障碍;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氯化物含量降低,葡萄糖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增高,镜检白细胞数>100×106/L,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病毒性脑炎脑脊液检查:氯化物及葡萄糖含量正常,蛋白含量正常或略增高,镜检白细胞数(50~150)×106/L,白细胞分类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选择54例同期住院的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1~14岁,平均(7.3±3.9)岁;体重8.7~43.5 kg,平均(24.5±8.3)kg。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两组患儿于入院后进行常规腰椎穿刺,留取中段取5 mL脑脊液,除进行常规脑脊液生化、细菌学检查,取4 mL脑脊液在离心取上层清液进行检测乳酸(LA)、IL-8。乳酸用COBAS INTEGRA 400PL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试剂盒使用中科院北京帮定生物医学公司,美国WellScan ld型酶标仪对IL-8浓度检测,入院时检测的LA、IL-8为急性期,正规有效治疗1周后检测两者列为恢复期,以上检测操作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并详细的记录。(1)PM组:病原菌明确前主要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针100 mg/(kg·d),对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的患儿,可改用氯霉素100 mg/(kg·d)。病原菌明确后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相应抗生素。降颅压选用20%甘露醇静注0.5~1 g/次,每4~8小时一次应用,具体视病情而定。严重颅内压增高者可1~2 g/次静注,可加用地塞米松0.5~1 mg/(kg·d),分次静脉应用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产生以及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必要时加用呋塞米针、丙种球蛋白等应用,出现并发症做相应处理。(2)VE组:抗病毒治疗首选广谱类药物利巴韦林针,10~15 mg/(kg·d),疱疹病毒感染时选用阿昔洛韦针或更昔洛韦针,每次5 mg/kg,每8小时一次。抗病毒药物均需连用10~14 d,静脉滴注给药。急性期对症支持治疗,主要治疗原则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合理营养供给,控制脑水肿及颅内高压(同化脑),控制惊厥发作及严重精神行为异常,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联合抗生素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两变量的相关程度用直线相关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中不同发病时期脑脊液中LA和IL-8水平的改变 本研究显示急性期PM组脑脊液中LA和IL-8均明显高于VE组、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PM组LA和IL-8明显下降,与急性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E组患儿LA及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脑脊液中LA和IL-8水平及中性粒细胞相关性分析 PM组LA及IL-8呈正相关(r=0.482,P<0.01)。PM组CSF白细胞数为(560.00±320.25)×106/L,中性粒细胞数(290.50±170.90)×106/L;VE组CSF白细胞数(130.80±106.87)×106/L,中性粒细胞数(61.50±37.90)×106/L。PM组IL-8与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397,P<0.01)。VE组IL-8与中性粒细胞无相关性(r=0.299,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近年来对乳酸的研究表明,乳酸不仅是脑缺血缺氧的代谢产物,也是受损神经恢复的有氧能量代谢的重要底物,在能量代谢的过程中乳酸发挥着正面作用[3]。其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产生,又被神经元摄入胞内提供能量,脑脊液中乳酸(CSF-LA)浓度主要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糖酵解代谢的状况,而不依赖于血清LA浓度[4]。CSF-LA增高一般见于脑血管意外,颅内出血,细菌性脑膜炎,癫痫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SF-LA增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菌,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有关,而与病毒感染无关[5]。目前认为化脓性脑膜炎CSF-LA升高的机制是由于脑组织炎性水肿,颅内压升高,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有氧代谢转为无氧代谢,及中性粒细胞中间代谢过程也产生乳酸,从而造成乳酸积聚升高[6]。, 百拇医药(曲瑛琦)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7.05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儿童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尤其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预后较差,死亡率可高达到10%以上,幸存患儿中超过35%患儿可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存质量,同时也造成了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化脓性脑膜炎(PM)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化脓性脑膜炎发病中许多趋化因子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非常重要作用,可以对疾病程度预后判断有着指导作用[1]。本文通过对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乳酸及IL-8检测,来探讨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为PM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1~11岁,平均(6.5±3.7)岁;体重8.2~47.1 kg,平均(22.4±7.9)kg,60例患儿全部依照化脓性脑膜炎相关标准确诊[2]。4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VE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1~10岁,平均(6.0±3.3)岁;体重7.6~40.1 kg,平均(20.4±6.8)kg,全部依照病毒性脑炎相关标准确诊,并且排除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炎等其他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2]。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临床症状及伴或不伴激惹、抽搐、意识障碍;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氯化物含量降低,葡萄糖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增高,镜检白细胞数>100×106/L,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病毒性脑炎脑脊液检查:氯化物及葡萄糖含量正常,蛋白含量正常或略增高,镜检白细胞数(50~150)×106/L,白细胞分类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选择54例同期住院的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1~14岁,平均(7.3±3.9)岁;体重8.7~43.5 kg,平均(24.5±8.3)kg。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两组患儿于入院后进行常规腰椎穿刺,留取中段取5 mL脑脊液,除进行常规脑脊液生化、细菌学检查,取4 mL脑脊液在离心取上层清液进行检测乳酸(LA)、IL-8。乳酸用COBAS INTEGRA 400PL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试剂盒使用中科院北京帮定生物医学公司,美国WellScan ld型酶标仪对IL-8浓度检测,入院时检测的LA、IL-8为急性期,正规有效治疗1周后检测两者列为恢复期,以上检测操作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并详细的记录。(1)PM组:病原菌明确前主要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针100 mg/(kg·d),对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的患儿,可改用氯霉素100 mg/(kg·d)。病原菌明确后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相应抗生素。降颅压选用20%甘露醇静注0.5~1 g/次,每4~8小时一次应用,具体视病情而定。严重颅内压增高者可1~2 g/次静注,可加用地塞米松0.5~1 mg/(kg·d),分次静脉应用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产生以及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必要时加用呋塞米针、丙种球蛋白等应用,出现并发症做相应处理。(2)VE组:抗病毒治疗首选广谱类药物利巴韦林针,10~15 mg/(kg·d),疱疹病毒感染时选用阿昔洛韦针或更昔洛韦针,每次5 mg/kg,每8小时一次。抗病毒药物均需连用10~14 d,静脉滴注给药。急性期对症支持治疗,主要治疗原则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合理营养供给,控制脑水肿及颅内高压(同化脑),控制惊厥发作及严重精神行为异常,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联合抗生素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两变量的相关程度用直线相关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中不同发病时期脑脊液中LA和IL-8水平的改变 本研究显示急性期PM组脑脊液中LA和IL-8均明显高于VE组、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PM组LA和IL-8明显下降,与急性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E组患儿LA及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脑脊液中LA和IL-8水平及中性粒细胞相关性分析 PM组LA及IL-8呈正相关(r=0.482,P<0.01)。PM组CSF白细胞数为(560.00±320.25)×106/L,中性粒细胞数(290.50±170.90)×106/L;VE组CSF白细胞数(130.80±106.87)×106/L,中性粒细胞数(61.50±37.90)×106/L。PM组IL-8与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397,P<0.01)。VE组IL-8与中性粒细胞无相关性(r=0.299,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近年来对乳酸的研究表明,乳酸不仅是脑缺血缺氧的代谢产物,也是受损神经恢复的有氧能量代谢的重要底物,在能量代谢的过程中乳酸发挥着正面作用[3]。其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产生,又被神经元摄入胞内提供能量,脑脊液中乳酸(CSF-LA)浓度主要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糖酵解代谢的状况,而不依赖于血清LA浓度[4]。CSF-LA增高一般见于脑血管意外,颅内出血,细菌性脑膜炎,癫痫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SF-LA增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菌,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有关,而与病毒感染无关[5]。目前认为化脓性脑膜炎CSF-LA升高的机制是由于脑组织炎性水肿,颅内压升高,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有氧代谢转为无氧代谢,及中性粒细胞中间代谢过程也产生乳酸,从而造成乳酸积聚升高[6]。, 百拇医药(曲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