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治疗进展(2)
2 抗代谢药物治疗
组织中大量细胞生长因子的高表达是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细胞生长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纤维血管组织生成。抗代谢药物可抑制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纤维血管组织生成,降低术后复发率。
2.1 丝裂霉素C(mitomycin,MMC) 丝裂霉素C是由头状链霉菌发酵物滤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它与DNA分子的双螺旋形成交联,破坏DNA的结构,抑制增殖期细胞的DNA复制,同时也作用于静止期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止细胞分化和复制。胬肉手术治疗中加用 MMC可以降低胬肉复发率,但存在延缓角结膜上皮修复、角巩膜溶解等并发症。目前认为术中运用MMC的安全浓度为0.02%,持续3 min后用大量清水冲洗[26]。术后滴药时机选择在角膜上皮大部分修复后,此时结膜创面尚未完全长好,既可以继续有力地抑制纤维血管的增生,又不妨碍角膜创面的继续愈合,从而减少了并发症。Diaz等[27]采用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68例,复发率12.8%,术后发生巩膜溶解与结膜囊肿并发症各1例。Perez-Rico [28]报道在翼状胬肉术中一次性使用0.02% 丝裂霉素C 1 min,术后3个月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明显下降。
, 百拇医药
2.2 5-氟尿嘧啶(5-FU) 5-氟尿嘧啶是较安全的纤维组织抑制剂,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干扰DNA 的合成,仅对增生细胞有毒性作用[29]。Salustiano等[29]的研究把240只眼的翼状胬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只眼,治疗组手术中使用含有5氟尿嘧啶25 mg/mL海绵放置5 min,对照组未使用5氟尿嘧啶,90 d后观察,治疗组的复发率为5.83%,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5.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但Kareem等 [30]研究比较了在翼状胬肉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与5氟尿嘧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表明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较单纯胬肉切除术明显降低复发率,两者有显著差异(P=0.03),术中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较单纯胬肉切除术降低复发率,两者无显著差异(P=0.07);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尽管抗代谢药物能明显降低复发率,但同时也有潜在的甚至严重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存在[31-33],例如愈合延迟、感染性巩膜炎、穿孔、眼内炎甚至巩膜溶解等并发症;因此,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翼状胬肉,合理的给药方式、首次给药时间、治疗剂量和疗程的选择、远期疗效等问题仍需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 百拇医药
3 抗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应用
贝伐单抗(Bevacizumab)即阿瓦斯汀(avastin),是一种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VEGF(血管内皮生成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在抑制角膜和虹膜等眼前节的新生血管的疗效是明确的。Fallah 等[34]的研究发现贝伐单抗对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是有效的。Ozgurhan等[35]对44只复发性翼状胬肉随机分两组,每组22只翼状胬肉,治疗组术后一月开始使用贝伐单抗(5 mg/mL),治疗组使用人工泪液,两组均每日4次共2个月,6个月后观察发现两组在翼状胬肉患者的年龄、性别、翼状胬肉的分期,复发的次数均无明显差异性。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有5例复发,两组均无角膜新生血管等其他并发症。
4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
通过电离辐射损害细胞遗传特性,减弱细胞分化增殖,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36]。β射线(Sr90)在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中已使用超过半个世纪,其效果也是显著的。但由于其可能造成巩膜坏死、白内障、眼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失明而使其使用受到局限。Qin等[37]通过10年的研究发现低剂量的Sr90使用在对翼状胬肉的复发是安全而有效的,推荐用法:术后6 d后开始使用,隔天照射,每日总剂量2000~3000 cGy,分3次完成。
, 百拇医药
5 其他疗法
除上述翼状胬肉辅助治疗方法外,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疗法还有激光治疗,是通过热效应,照射封闭翼状胬肉的供血血管,使其处于“贫血”状态,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另外还有冷冻治疗、纤维蛋白胶代替缝线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以及糖皮质激素的术前术后辅助使用等等。
6 小结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表明跟多种因素有关,翼状胬肉的治疗方式也繁多,但普遍以手术为主,其他治疗方式为辅,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地切除翼状胬肉组织,同时保持角膜面的光滑,术后促进角膜面尽快上皮化,从而减少翼状胬肉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Lee A J,Lee J,Saw S M,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ry eye symptoms: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in Indonesia[J].Br J Ophthalmol,2002,86(12):1347-1351.
, 百拇医药
[2] Sekundo W,Droutsas K,Cursiefen C.Operative technique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and recurrent pterygia[J].Ophthalmologe,2010,107(6):525-528.
[3] Hirst L W.The treatment of pterygium[J].Surv Ophthalmol,2003,48(2):145-180.
[4] Bradley J C,Yang W,Bradley R H,et al.The science of pterygia[J].Br J Ophthalmol,2010,94(7):815-820., http://www.100md.com(张丹娜 杨桂芳)
组织中大量细胞生长因子的高表达是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细胞生长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纤维血管组织生成。抗代谢药物可抑制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纤维血管组织生成,降低术后复发率。
2.1 丝裂霉素C(mitomycin,MMC) 丝裂霉素C是由头状链霉菌发酵物滤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它与DNA分子的双螺旋形成交联,破坏DNA的结构,抑制增殖期细胞的DNA复制,同时也作用于静止期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止细胞分化和复制。胬肉手术治疗中加用 MMC可以降低胬肉复发率,但存在延缓角结膜上皮修复、角巩膜溶解等并发症。目前认为术中运用MMC的安全浓度为0.02%,持续3 min后用大量清水冲洗[26]。术后滴药时机选择在角膜上皮大部分修复后,此时结膜创面尚未完全长好,既可以继续有力地抑制纤维血管的增生,又不妨碍角膜创面的继续愈合,从而减少了并发症。Diaz等[27]采用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68例,复发率12.8%,术后发生巩膜溶解与结膜囊肿并发症各1例。Perez-Rico [28]报道在翼状胬肉术中一次性使用0.02% 丝裂霉素C 1 min,术后3个月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明显下降。
, 百拇医药
2.2 5-氟尿嘧啶(5-FU) 5-氟尿嘧啶是较安全的纤维组织抑制剂,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干扰DNA 的合成,仅对增生细胞有毒性作用[29]。Salustiano等[29]的研究把240只眼的翼状胬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只眼,治疗组手术中使用含有5氟尿嘧啶25 mg/mL海绵放置5 min,对照组未使用5氟尿嘧啶,90 d后观察,治疗组的复发率为5.83%,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5.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但Kareem等 [30]研究比较了在翼状胬肉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与5氟尿嘧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表明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较单纯胬肉切除术明显降低复发率,两者有显著差异(P=0.03),术中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较单纯胬肉切除术降低复发率,两者无显著差异(P=0.07);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尽管抗代谢药物能明显降低复发率,但同时也有潜在的甚至严重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存在[31-33],例如愈合延迟、感染性巩膜炎、穿孔、眼内炎甚至巩膜溶解等并发症;因此,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翼状胬肉,合理的给药方式、首次给药时间、治疗剂量和疗程的选择、远期疗效等问题仍需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 百拇医药
3 抗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应用
贝伐单抗(Bevacizumab)即阿瓦斯汀(avastin),是一种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VEGF(血管内皮生成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在抑制角膜和虹膜等眼前节的新生血管的疗效是明确的。Fallah 等[34]的研究发现贝伐单抗对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是有效的。Ozgurhan等[35]对44只复发性翼状胬肉随机分两组,每组22只翼状胬肉,治疗组术后一月开始使用贝伐单抗(5 mg/mL),治疗组使用人工泪液,两组均每日4次共2个月,6个月后观察发现两组在翼状胬肉患者的年龄、性别、翼状胬肉的分期,复发的次数均无明显差异性。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有5例复发,两组均无角膜新生血管等其他并发症。
4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
通过电离辐射损害细胞遗传特性,减弱细胞分化增殖,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36]。β射线(Sr90)在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中已使用超过半个世纪,其效果也是显著的。但由于其可能造成巩膜坏死、白内障、眼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失明而使其使用受到局限。Qin等[37]通过10年的研究发现低剂量的Sr90使用在对翼状胬肉的复发是安全而有效的,推荐用法:术后6 d后开始使用,隔天照射,每日总剂量2000~3000 cGy,分3次完成。
, 百拇医药
5 其他疗法
除上述翼状胬肉辅助治疗方法外,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疗法还有激光治疗,是通过热效应,照射封闭翼状胬肉的供血血管,使其处于“贫血”状态,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另外还有冷冻治疗、纤维蛋白胶代替缝线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以及糖皮质激素的术前术后辅助使用等等。
6 小结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表明跟多种因素有关,翼状胬肉的治疗方式也繁多,但普遍以手术为主,其他治疗方式为辅,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地切除翼状胬肉组织,同时保持角膜面的光滑,术后促进角膜面尽快上皮化,从而减少翼状胬肉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Lee A J,Lee J,Saw S M,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ry eye symptoms: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in Indonesia[J].Br J Ophthalmol,2002,86(12):1347-1351.
, 百拇医药
[2] Sekundo W,Droutsas K,Cursiefen C.Operative technique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and recurrent pterygia[J].Ophthalmologe,2010,107(6):525-528.
[3] Hirst L W.The treatment of pterygium[J].Surv Ophthalmol,2003,48(2):145-180.
[4] Bradley J C,Yang W,Bradley R H,et al.The science of pterygia[J].Br J Ophthalmol,2010,94(7):815-820., http://www.100md.com(张丹娜 杨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