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556279
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第22期
     有临床研究表明,红细胞压积>60%时会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心力衰竭。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升高,导致血流速度变慢,血流阻力增加,使微循环灌注降低,缺血缺氧加重。由于缺氧性酸中毒抑制三羧酸循环,使ATP生成减少造成红细胞变形能力和顺应性降低,导致外周循环供氧减少加重肺循环阻力,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由此引发的死亡人数也随之增加,严重威胁到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十分迫切。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法主要有抑制和消除发病因素,比如控制冠心病或高血压等原发基础病;通过利尿作用或血管扩张等缓解患者心脏负荷;药物治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等。其中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较常用的治疗药物,但传统观念认为β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对心脏具有损害作用而被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早期心力衰竭时,患者人体的代偿机制虽然能维持心脏正常排血功能,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其对患者心肌损害程度会不断加重,进而加速患者的死亡。而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代偿机制的有害影响具有抵抗作用,可有效阻断代偿机制中交感神经激活,改善心力衰竭良好预后作用,削弱负性作用对机体的影响效果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