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23期
编号:12556119
DTT在基底节区急性期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应用(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23期
     此外,在复查病例中,有2例皮质脊髓束完全中断的患者肢体肌力1年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这一现象可能与Bethe[13]提出的脑功能重构理论有关。后来有学者的研究也发现,一些脑梗死患者健侧肢体活动时,可以观察到患侧大脑运动皮层区有活动的迹象,因此他们推测,两侧相同功能的脑区之间可能存在某种潜在的联系[14]。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某些刺激(例如肢体运动)可能使这种潜在联系得到激活,进而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产生积极作用[14]。张双福[15]研究也发现,脑梗死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于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基底节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的完整性与1年后肢体肌力恢复水平具有相关性。首次检查后第3~4周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可以较为客观、可靠地对患者肢体肌力恢复水平进行一侧评估。

    参考文献

    [1]赵春梅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3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