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28期
编号:12579977
复方丹参注射液和50%硫酸镁溶液湿敷在新生儿输液外渗中的效果对比(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28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规的给药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人群临床治疗中。但新生儿多易哭闹,不能按需要制动,加上其血管细、充盈度差等原因,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易出现输液外渗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皮下组织坏死,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健康[1]。临床工作中多对患儿进行湿敷50%硫酸镁溶液治疗,近年来,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医务工作者发现对输液外渗患儿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湿敷治疗对病情控制更好[2]。为探究50%硫酸镁溶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湿敷治疗效果,现对本院131例输液外渗新生儿分别实施50%硫酸镁溶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两种不同药物湿敷治疗,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4年7月行静脉输液的新生儿共131例,所有新生儿均有局部肿胀等输液外渗症状。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32例;日龄

    7~30 d,平均(14.6±1.3)d;体质量:1437.5~3520.7 g,平均(2153.2±373.7)g;胎龄:35~42周,平均
, http://www.100md.com
    (39.2±1.0)周;肿胀面积5.3~20.5 cm2,平均(13.9±1.5)cm2;皮肤损伤程度:37例轻度皮肤损伤、24例中度皮肤损伤、5例重度皮肤损伤;输液药物类型:27例营养液、17例甘露醇、14例碳酸氢钠、8例

    多巴胺。对照组中男32例,女33例,日龄7~29 d,平均(15.1±1.6)d;体质量:1398.1~3623.4 g,平均(2174.5±314.4)g;胎龄:34~42周,平均(38.9±1.2)周;肿胀面积4.9~19.7 cm2,平均(14.1±1.6)cm2;皮肤损伤程度:39例轻度皮肤损伤、21例中度皮肤损伤、5例重度皮肤损伤;输液药物类型:28例营养液、14例甘露醇、14例碳酸氢钠、9例多巴胺。所有新生儿均无治疗药物过敏,家长均知情同意且无退出。两组新生儿的性别、日龄、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护理人员发现患儿出现输液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治疗,在沾有石蜡油的棉签辅助下轻柔撕下胶布,注意避免皮肤撕伤,将药物、渗出液等自套筒针内尽可能抽出,完成后迅速抽出患儿体内针头,并用酒精棉签压迫针眼约3 min。若输入高营养液、多巴胺、青霉素等刺激性药物时,应当先用生理盐水皮肤注射,将患儿皮下组织冲洗干净,尽可能除去残留的刺激性液体,同时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要轻柔,尽可能避免皮肤损伤。取新的酒精棉签由内至外轻柔消毒整个肿胀区域。同时,护理人员抬高患儿患肢,缓解患儿肿胀疼痛。观察组湿敷复方丹参注射液:护理人员洗手完毕后戴好口罩、无菌手套,取无菌纱布,浸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303),湿度以整个纱布不滴液为宜,将患儿肿胀区域及其外部1~2 cm处均用湿润纱布覆盖,并在纱布外侧套上薄膜手套,在手套口处均用医用胶布固定,定时更换纱布,频率为1 h/次,患儿局部组织肿胀等症状好转后,则纱布更换频率改为3 h/次;若患儿皮肤损伤较为严重,需长时间湿敷治疗时先于患儿患处覆盖油纱布后覆盖药液纱布,整个治疗过程中药液纱布均应保持湿润。对照组湿敷50%硫酸镁溶液:每次患儿药物治疗前均应配置50%硫酸镁溶液(取硫酸镁晶体和蒸馏水,按质量比1∶1称取后,常温下溶解配置),并将配置好硫酸镁溶液加热至室温,浸润纱布后,伤处覆盖纱布更换频率与观察组相同,更换纱布过程中应先温水擦净纱布覆盖部位,去除残留的硫酸镁结晶,以免在后续治疗中摩擦皮肤,引起皮肤损伤。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多与家属交流,鼓励家属与患儿接触,安抚家属及患儿情绪,增加治疗的配合度。
, http://www.100md.com
    1.3 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指标:(1)皮肤损伤分级标准:轻度皮肤损伤:患儿受损皮肤针尖处呈明显的苍白色或表现为明显局部皮肤组织红肿;中度皮肤损伤:患儿局部皮下组织肿胀明显,皮肤呈明显的青紫色;重度皮肤损伤:受损组织皮肤局部破损,皮肤表面呈明显的紫黑色或黑色。(2)消肿时间:开始消肿、完全消肿、显效时间。(3)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2~3 d,受损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4~10 d,受损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14 d以上,受损皮肤颜色才恢复正常;总有效=痊愈+有效[3]。(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消肿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开始消肿时间、完全消肿时间、显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2.2 两组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患儿治疗后皮肤上均无瘢痕遗留。对照组中共6例患儿表现出不同程度周围皮肤发红,且有2例重度皮肤损伤患儿治疗后出现瘢痕遗留,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1%(8/6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研究指出,新生儿静脉输注青霉素、20%甘露醇、多巴胺以及高营养液等刺激性药物时,药液易渗漏至血管外软组织中,使患者出现局部红肿、刺痛、皮肤暗紫,变硬等临床症状,加大患儿输液痛苦,影响临床继续用药,导致治疗过程中断。既往临床认为,护理差错导致患儿输液过程中易出现外渗性损伤[4]。洪淑芳[5]在研究中指出,除了药物因素、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等因素外,新生儿自身状况也是输液外渗发生重要因素。新生儿缺乏自制能力,好动,不能自主表达,且其皮肤敏感性较低,尤其是低体重儿、早产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输液外渗症状时不能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发现时间晚,多不能及时处理,从而加重患儿病情。此外,新生儿发育尚不完全,皮肤及皮下组织较薄,血管较细小,充盈度差,若输液速度过快或输注血管刺激性药物、血管收缩性药物、高渗性药物等,更易出现输液外渗现象[6]。相关临床研究表明,静脉输液的新生儿中约有11%~45%会有不同程度的输液外渗表现[7]。传统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湿敷50%硫酸镁溶液、酚妥拉明原液湿敷治疗、95%的酒精持续湿敷、喜辽妥软膏治疗等,50%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时使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患儿患处湿敷50%硫酸镁溶液,患处血液循环得到明显改善,降低水肿对组织损伤作用。但硫酸镁溶液起效较慢,且纱布中硫酸镁溶液水分蒸发快,导致湿润纱布变干燥、硬化,影响药物与患处皮肤接触,疗效欠理想[8]。黄桥等[9]在研究中指出,硫酸镁溶液易受气温影响,温度低时疗效发挥较差。孙彩霞等[10]研究40例输液外渗患儿应用硫酸镁溶液治疗,其治疗有效率为76.4%。本次研究中,湿敷50%硫酸镁溶液治疗的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仅有73.85%,该药物的疗效已不能满足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输液外渗的需要,亟需新的治疗药物控制患儿病情。, http://www.100md.com(袁玉环等)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