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29期
编号:12712509
血清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程度相关性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29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患者排除在外[2]。其中男29例,女30例;年龄30~75岁,平均(66.00±8.98)岁。在基础心脏病方面,20例为扩张型心肌病,12例为酒精性心肌病,11例为瓣膜性心脏病,8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为冠心病,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在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分级方面,10例为Ⅰ级,19例为Ⅱ级,15例Ⅲ级,15例为Ⅳ级。本研究符合本院医院伦理学管理规定。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和血清NT-proBNP测定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心率及血压检查,同时对其进行生化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电解质、血糖、总胆固醇等,在患者入院1 d内采用E-170检测仪(德国罗氏公司),运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患者的血清NT-proBNP进行检测[3]。
, http://www.100md.com
    1.2.2 超声心动图 在患者入院1~3 d内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彩超医师采用Philips IE33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荷兰),调节探头频率为2~4 MHz,对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等进行测量[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的心源性猝死、心绞痛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血清NT-proBNP水平,LVEF及LVEDD。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用ROC曲线图对不同指标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不同LVEF患者NT-proBNP水平和MACE发生情况比较 LVEF≥45%的患者37例(62.71%),LVEF<45%的患者22例(37.29%),NT-proBNP水平及MA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LVEF<45%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LVEF患者NT-proBNP水平和MACE发生情况比较LVEFNT-proBNP(pg/mL)MACE 例(%)

    ≥45%(n=37) 3789.47±1594.88* 4(10.81)*

    <45%(n=22)15 019.20±8243.318(36.36)

    *与LVEF<45%的患者比较,P<0.05
, 百拇医药
    2.2 不同NT-proBNP水平患者MACE发生情况比较 NT-proBNP<1500 pg/mL患者15例(25.42%),无MACE发生;NT-proBNP≥1500 pg/mL患者44例(74.58%),其中13例(29.55%)发生MACE。NT-proBNP<1500 pg/mL患者MACE发生情况优于NT-proBNP≥1500 pg/mL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心功能分级和MACE与NT-proBNP、LVEF、LVEDD的关系 患者的NT-proBNP、LVEDD随着心功能分级的提升而升高,LVEF随着心功能分级的提升而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患者的NT-proBNP、LVEDD均显著高于非MACE患者,LVEF显著低于非MACE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ACE事件的ROC曲线图分析结果 NT-proBNP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心功能分级、LVEDD及LVEF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百拇医药
    表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ACE事件的ROC曲线图分析结果

    检验结果变量曲线下面积标准误P值95%CI

    心功能分级0.8070.0500.000(0.709,0.904)

    NT-proBNP0.8210.0430.000(0.737,0.905)

    LVEDD0.7000.0650.004(0.572,0.828)

    LVEF0.6980.0670.005(0.566,0.829)

    3 讨论

    心力衰竭属于一组综合征,指心室泵血或充盈能力在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的作用下受到损害。由于射血功能会在心室收缩功能下降的情况下受到损害,机体代谢的需求无法在心排血量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的满足,器官及组织血液缺乏充足的灌注,同时有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发生,因此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患者的体力活动并引发水肿[5]。ESC最近指南定义了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属于一组临床综合征,具有气促、疲乏、颈静脉脉压增高、心尖搏动移位等心力衰竭的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诱发因素为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6]。所有心血管疾病在终末期均表现为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恶化,生活质量越来越差,逐渐丧失劳动力,病情反复发作,所消耗的医疗费用极为昂贵,将沉重的负担带给了家庭及社会[7]。
, http://www.100md.com
    欧洲及北美地区有1500万以上的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新患者的增长速度为150万/年左右。美国65岁以上的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原因为心力衰竭,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的增长速度为100万/年以上,在过去的25年里达到了175%的增长率。90年代早期,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2~3个月达到了15%的死亡率和30%的再住院率,出院后3个月内再入院或死亡的心力衰竭患者占总数的1/3以上,心力衰竭的治疗费用达到了300亿美元/年[8]。有研究表明,心功能Ⅱ~Ⅲ级、Ⅳ级患者分别达到了10%~25%和40%~50%的年死亡率,和恶性肿瘤的死亡率相比,心力衰竭的死亡率明显较高[9]。1/5的心血管病患者因心力衰竭住院,2/5的心血管病患者因心力衰竭死亡,从这里可以看出,心力衰竭仍然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心力衰竭并对其进行准确诊断对临床及时治疗患者并有效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http://www.100md.com(李莲)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