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29期
编号:12712511
中国人群血脂水平流行病学研究及中西医治疗概况(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29期
     4.1.2 药物治疗 不能仅靠饮食治疗有效控制的血脂,应采取更积极的方式——药物治疗[3]。现今调脂药物主要有如下几种。

    4.1.2.1 他汀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调脂药物,国内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TC、LDL-C及apo-B。标准剂量的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水平约为30%~40%。此外还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如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斑块。因此他汀类药物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大大增大,如肌痛、CK或ALT、AST升高,因此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需定期监测肝酶和心酶等指标。

    4.1.2.2 贝特类(苯氧芳酸及其衍生物) 贝特类药物具有降低血液循环中的TG的脂蛋白含量,减低血清TG及升高HDL-C的作用,临床上可供选择的贝特类药物有:非诺贝特(片剂)、苯扎贝特、微粒化胶囊、吉非贝齐。贝特类药物平均降低TG水平20%~50%。据赫尔辛基心脏研究(HHs)、苯扎贝特心肌梗死预防研究(BIP)等证明贝特类药物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减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可能具有作用[14-15]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