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32期
编号:12761401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与免疫炎症(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32期
     【摘要】 低氧性肺动脉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高致死性疾病,其主要的结构和功能异性表现为肺血管紧张性的持续性增高和血管构型的改变。进行性增高的肺血管压力最终将导致右心室负荷的加重和心力衰竭。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因此尽管西地那非和波生坦等靶向药物可以部分缓解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然而长期疗效仍旧不佳。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免疫炎症反应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笔者对其作一综述。

    【关键词】 低氧; 肺性; 高血压; 免疫; 炎症

    【Abstract】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 is a highly lethal disease seriously affect human health.The major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pecificity are the persistent increase in the pulmonary vascular tone and the changes of the vascular structure.Progressive pulmonary vascular pressure will eventually lead to increased right ventricular load and heart failure.Because the mechanism of PH is complexity,even though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HPH can be relieved partly by targeted medicine such as Sildenafil and Bosentan,but the long-term effect is still not good.In resent years,much more studies indicated that immuno-inflammation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mechanism of HPH.So,here we make a review about these in the present article.
, http://www.100md.com
    【Key words】 Hypoxia;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mmune; Inflamm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General Hospital of Huabei Oil Field,Renqiu 06255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2.048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和右心衰竭为特征的恶性肺血管性疾病。该病的死亡率极高,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登记资料显示,相当一部分PH患者会在确诊后的2~3年内死亡,其中PH确诊后第1年的死亡率是32%,第2年和第5年则分别升至52%和66%[1-2]。即便进行了成功的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3年和5年的生存率也仅为55%和45%[3]。由此可见,PH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疾病。PH可分为原发和继发型两种,低氧性PH是最为常见的继发型PH,其发生与低氧对肺血管内皮的损伤密切相关,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肺动脉血管重构,而免疫炎症反应和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就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理作一综述。
, http://www.100md.com
    1 血管内皮损伤与PH

    机体正常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维持是一种血管损伤与修复过程的平衡[4],而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该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与造血干细胞具有共同前体的EPC在血管新生、血管内皮正常功能的维持以及细胞损伤后的修复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也能够分化为具有正常表型和功能的成熟内皮细胞,在局部缺血的实验动物体内能够整合到受损部位,生成毛细血管,从而改善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有研究显示PH急性期外周血EPC的数量明显增加,这表明肺动脉内皮损伤发生的同时,体内存在着自主性的EPC动员和归巢,以实现血管损伤的修复并最大限度地恢复其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然而由于PH自身的EPC存在功能上的异常,因此这种代偿机制并不能有效地修复受损的血管内皮[5]。随着病情的进展,EPC的大量消耗将导致其数量和功能的进一步下调[6]。同时,一旦发生不可逆的血管重构,其外周血中EPC的数量以及活性均存在明显的下调。并且,通过早期外源性EPC的植入野百合碱所诱导的PH模型的病变发生可以得到有效的阻止[7]。那么,究竟是由于PH在发生过程中,其自身骨髓EPC亦或其前体细胞存在一定数量以及功能上的缺陷,以致在血管损伤的修复上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是由于血液中缺乏持续性的刺激因子以动员骨髓EPC的增殖和归巢,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由于在PH发生的早期通过外源性EPC移植,可以使野百合碱(MCT)诱导的PH模型大鼠肺动脉病变显著减轻[7]。这至少可以表明血管内皮的损伤及修复机制受损在PH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肺动脉血管内皮的损伤在引起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同时,将诱导生成具有抗凋亡表型内皮细胞的出现和大量增殖,而抗凋亡表型内皮细胞活化后会分泌各种炎症性趋化因子,并进一步导致受损部位炎症反应的发生,启动并促进血管结构的改变,最终造成血管结构的改变和PH的发生。

    2 低氧性PH与免疫炎症

    PH通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中以继发性PH最为常见。继发性PH的发病机制上主要是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缺氧地区或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肺血管失调而引起。其临床病理特征的主要特点也是以肺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和肺血管结构的重建为主。而在低氧下所诱导的以肺小动脉为主的血管收缩功能的显著增强更为明显。低氧环境下所诱导生产的大量内源性血管因子可以作为血管收缩剂而发挥缩血管作用。同时在长期低氧环境下,可以诱导肺小动脉发生结构的重建,导致血管壁的增厚和管腔狭窄,这些反应与长期处于低氧环境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成显著增加,进而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密切相关。, http://www.100md.com(任瑞锋 刘俊峰)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