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脊髓损伤所致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2)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膀胱功能训练。首先,建立定时定量饮水制度,饮水1次/2 h,饮水量约为250 mL/次,从当晚20:00后到次日早上6:00禁止患者饮水,患者每天摄水总量控制在2000 mL左右。其次,建立定时排尿制度,嘱患者主动排尿
1次/4 h,睡前主动排尿1次。膀胱功能训练方法:采用膀胱刺激法、挤压排尿法及进行间歇性导尿方法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两组均半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2.2 研究组 患者在对照组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取关元、三阴交、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天枢、中极、曲骨穴位,使用0.30 mm×40 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局部消毒后针刺各穴。中脘:直刺深度应达50 mm,采用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天枢:直刺深度也达50 mm,采用逆时针捻转泻法;足三里:直刺深度也达50 mm,采用顺时指针捻转补法;中极、关元、曲骨穴,采取直刺深度为15 mm,以患者初觉酸胀感为宜,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约30 min,1次/d,治疗10 d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 d[4]。4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指标 以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为观察点,记录两组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参数,包括每天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等变化。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5]。治愈:疗程结束后小便恢复正常,基本无失禁发生;显效:小便失禁现象得到显著控制,患者漏尿次数<5次/d,定时导出尿量>300 mL,膀胱充盈>300 mL;有效:小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漏尿次数<10次/d,定时导出尿液量100~300 mL,膀胱充盈150~300 mL;无效:患者小便失禁现象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各观察点两组患者排尿功能参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尿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在治疗后,漏尿次数、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参数比较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74.72%,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治愈
(例)显效
(例)有效
(例)无效
, 百拇医药
(例)总有效率(%)
对照组(n=43)418101174.72
研究组(n=43)82310295.35
3 讨论
进入21世纪后,SCI患者群体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危重疾病之一。在SCI发生后,排尿功能障碍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对患者影响较大,使患者痛苦增加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研究发现,在人体的排尿活动过程中,主要受大脑和脊髓的共同支配,是由多种神经纤维共同协作而完成的生理性活动,其中脊髓在控制患者排尿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通过控制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功能活动的排尿神经中枢,是膀胱、尿道与低级和高级排尿中枢间各种神经冲动传导的通路,故脊髓发生损伤后,很易发生排尿功能障碍,而影响患者的健康及功能康复[6-7]。传统中医将膀胱功能障碍归属于“癃闭”范畴,属实证,是因患者跌仆闪失,导致筋脉瘀滞,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其发病与膀胱、肾、三焦有关[8]。随着中医的快速发展,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针刺是治疗脊髓发生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9-11]。目前临床治疗过程中多选取的穴位有关元、三阴交、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天枢、中极、曲骨等,其中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温补下元,改善膀胱气化;中极为膀胱俞募穴,可调气血,促进膀胱气化;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汇穴,可以健脾、调肾补气;中脘、天枢可以调胃健脾;阴陵泉为利尿之名穴,可以利小便,化湿滞;曲骨是任脉经穴,是治疗尿失禁的经典穴位[12-13]。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研究组在漏尿次数、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参数方面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局部针刺关元、三阴交、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天枢、中极、曲骨穴位后,对患者的膀胱功能发挥保护作用,同时可刺激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局部微循环,抑制膀胱逼尿肌储尿期的无抑制收缩,使膀胱逼尿肌压力下降,从而改善患者排尿功能及膀胱参数[14-15]。膀胱功能训练联合中医针刺治疗SCI伴排尿功能障碍疗效确切,这可能是由于针刺关元、三阴交、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天枢、中极、曲骨穴位后,可有效激发患者大脑残存的神经元,刺激神经反馈调节功能,大脑皮质对膀胱的调控作用,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加强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16],促使休眠的脊髓神经苏醒,从而促进周围神经功能地恢复,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疗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所至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银海,刘敏,何井华.脊髓损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6):1032-1034.
[2]罗庆禄,王诗忠,陈岚榕.针刺八髎穴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1):12-14., http://www.100md.com(王德强)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膀胱功能训练。首先,建立定时定量饮水制度,饮水1次/2 h,饮水量约为250 mL/次,从当晚20:00后到次日早上6:00禁止患者饮水,患者每天摄水总量控制在2000 mL左右。其次,建立定时排尿制度,嘱患者主动排尿
1次/4 h,睡前主动排尿1次。膀胱功能训练方法:采用膀胱刺激法、挤压排尿法及进行间歇性导尿方法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两组均半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2.2 研究组 患者在对照组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取关元、三阴交、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天枢、中极、曲骨穴位,使用0.30 mm×40 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局部消毒后针刺各穴。中脘:直刺深度应达50 mm,采用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天枢:直刺深度也达50 mm,采用逆时针捻转泻法;足三里:直刺深度也达50 mm,采用顺时指针捻转补法;中极、关元、曲骨穴,采取直刺深度为15 mm,以患者初觉酸胀感为宜,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约30 min,1次/d,治疗10 d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 d[4]。4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指标 以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为观察点,记录两组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参数,包括每天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等变化。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5]。治愈:疗程结束后小便恢复正常,基本无失禁发生;显效:小便失禁现象得到显著控制,患者漏尿次数<5次/d,定时导出尿量>300 mL,膀胱充盈>300 mL;有效:小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漏尿次数<10次/d,定时导出尿液量100~300 mL,膀胱充盈150~300 mL;无效:患者小便失禁现象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各观察点两组患者排尿功能参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尿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在治疗后,漏尿次数、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参数比较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74.72%,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治愈
(例)显效
(例)有效
(例)无效
, 百拇医药
(例)总有效率(%)
对照组(n=43)418101174.72
研究组(n=43)82310295.35
3 讨论
进入21世纪后,SCI患者群体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危重疾病之一。在SCI发生后,排尿功能障碍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对患者影响较大,使患者痛苦增加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研究发现,在人体的排尿活动过程中,主要受大脑和脊髓的共同支配,是由多种神经纤维共同协作而完成的生理性活动,其中脊髓在控制患者排尿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通过控制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功能活动的排尿神经中枢,是膀胱、尿道与低级和高级排尿中枢间各种神经冲动传导的通路,故脊髓发生损伤后,很易发生排尿功能障碍,而影响患者的健康及功能康复[6-7]。传统中医将膀胱功能障碍归属于“癃闭”范畴,属实证,是因患者跌仆闪失,导致筋脉瘀滞,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其发病与膀胱、肾、三焦有关[8]。随着中医的快速发展,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针刺是治疗脊髓发生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9-11]。目前临床治疗过程中多选取的穴位有关元、三阴交、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天枢、中极、曲骨等,其中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温补下元,改善膀胱气化;中极为膀胱俞募穴,可调气血,促进膀胱气化;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汇穴,可以健脾、调肾补气;中脘、天枢可以调胃健脾;阴陵泉为利尿之名穴,可以利小便,化湿滞;曲骨是任脉经穴,是治疗尿失禁的经典穴位[12-13]。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研究组在漏尿次数、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参数方面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局部针刺关元、三阴交、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天枢、中极、曲骨穴位后,对患者的膀胱功能发挥保护作用,同时可刺激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局部微循环,抑制膀胱逼尿肌储尿期的无抑制收缩,使膀胱逼尿肌压力下降,从而改善患者排尿功能及膀胱参数[14-15]。膀胱功能训练联合中医针刺治疗SCI伴排尿功能障碍疗效确切,这可能是由于针刺关元、三阴交、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天枢、中极、曲骨穴位后,可有效激发患者大脑残存的神经元,刺激神经反馈调节功能,大脑皮质对膀胱的调控作用,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加强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16],促使休眠的脊髓神经苏醒,从而促进周围神经功能地恢复,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疗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所至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银海,刘敏,何井华.脊髓损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6):1032-1034.
[2]罗庆禄,王诗忠,陈岚榕.针刺八髎穴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1):12-14., http://www.100md.com(王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