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2期
编号:12758672
浅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时的脑钠肽变化情况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2期
     一直以来,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均主要是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及X线、超声心动仪等物理仪器来进行。临床诊断过程中一直缺乏相应的生物化学标志物。脑钠肽主要包括心室肌细胞共同组合而成的心源性神经激素,导致脑钠肽代偿性分泌出现不断增加现象的原因主要为室壁压力不断增加、右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心肌细胞损伤等。本次研究所得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脑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当慢性心力衰竭处于不同的分级时,患者的脑钠肽水平也存在差异性。随着患者心衰程度的加重,患者的脑钠肽水平会随之不断上升。不管慢性心力衰竭具体是由哪种基础疾病诱发的,不管患者是否存在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所具有的浓度均可较为客观地反映患者心功能出现的异常状况。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可根据患者存在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对其心功能状况进行评价。

    心力衰竭的出现与心衰程度的进展和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存在密切关系[11]。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应用ACEI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之后,结果显示,药物使用剂量依赖性血浆脑钠肽水平降低,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受抑制,进而使得心室充盈不断降低或者心脏重塑不断减少[12]。长时间地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