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6期
编号:12755142
儿童性早熟诊断中性激素检测的临床应用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6期
     First-author’s address: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Centers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6.033

    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儿童性早熟发病率正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2]。性早熟是一种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病理征,近几年来已经成为儿童保健科的常见病症之一。性早熟体征主要指低于正常年龄阶段进入青春期发育期,一般指低于平均年龄两个标准差出现有关第二性征发育,可通过骨龄检测、B超、MRI、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等手段进行辅助诊断[3-4]。

    儿童性早熟根据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可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其中中枢性性早熟病因可归纳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性早熟、部分性中枢性性早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引起的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原因则包括性腺肿瘤、肾上腺疾患、异位产 生促性腺激素的肿瘤、外源性激素的摄入、McCune-Albright综合征、家族性高睾酮血症等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