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进展(2)
吴碧珍等[8]对1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IC,结果残余尿量明显下降,膀胱容量恢复或接近正常,无一例泌尿系感染发生。Bennett等[9]对70例女性患者实行SCI患者进行膀胱治疗,结果认为IC是最佳的方法之一。因此,IC已成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失调的常用方法[10]。吴文娜等[11]对34例患者实施IC,每4~6小时一次,导尽膀胱剩余残余尿量,根据排出尿量及膀胱残余尿量调整间隙导尿的次数,逐渐延长导尿时间。当残余尿量少于50 mL时表明膀胱恢复良好,膀胱功能达平衡状态,可停止导尿。刘静等[12]认为选择不同导尿管对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影响,建议选择用重复使用的硅胶导尿管,可明显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导尿管目前广泛使用的有非亲水涂层和亲水涂层两种。马英锋等[13]对刚刚拔除尿管后开始实施间隙导尿的患者,选用含亲水涂层的导尿管,1周后改为非亲水涂层的导尿管。亲水涂层导尿管具有症状性泌尿系感染低和少引起血尿等并发症的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尿道损伤的风险,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间隙性导尿导管的首选。部分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是终身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也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所以需要患者及家属学会间隙导尿技术,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和相关知识的指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