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27期
编号:12947822
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机制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27期
     3.3 免疫反应的改变促进着EMS发生与发展 树突状细胞(DCS)是在免疫反应初期起重要作用的细胞之一,近年的研究显示,EMS患者基底层内膜中CD1α+的树突状细胞,CD83+的树突状细胞浓度异常与异位子宫内膜中免疫反应失常相关,主要参与EMS疼痛传递及血管化。2009年Schulke等[9]对内膜树突状细胞的研究发现,EMS患者增殖期基底层不成熟的CD5树突状细胞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月经周期各阶段,EMS患者成熟的CD未树突状细胞在基底层和功能层分布均明显减少,提示EMS患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和功能层存在树突状细胞功能异常和成熟障碍。

    4 甾体激素与EMS疼痛

    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应用抗雌激素药物后,患者疼痛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雌激素参与患者疼痛的发生。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造成低雌激素状态可缓解痛经,说明EMS疼痛与雌激素有关,研究证实异位病灶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内雌激素、孕激素受体表达上调。ER-α阳性细胞比率增加可能成为EMT等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10]。Hudelist等[11]研究显示,异位内膜组织中ER-β表达增加而ER-α表达减少。说明异位内膜激素受体的改变可能影响局部雌激素代谢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