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与观察(1)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脑卒中患者使用认知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脑卒中患者共112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结合认知康复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认知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康复治疗; 认知能力; 肢体运动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脑卒中在我国的致残率大约为85%,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1-3]。而如何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难点问题,其研究的核心在于如何降低患者的肌张力,减轻肌肉痉挛症状,并改善患者肢体的功能障碍,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4-5]。有研究报道称,在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对其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干预能够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6-8]。本次研究中,对脑卒中患者采用了认知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12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42~75岁,平均(64.2±12.5)岁;智能简易量表评分为(13.1±2.8)分,肢体功能评分为(27.0±8.1)分,生活能力评分为(34.2±7.9)分。观察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43~73岁,平均(63.9±12.8)岁;智能简易量表评分为(13.3±2.6)分,肢体功能评分为(26.8±8.3)分,生活能力评分为(34.1±7.8)分。
入选标准:病情稳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清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发病前无先天性肢体残疾。排除标准:语言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机体重要脏器存在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平衡训练、转移训练、作业治疗和步态训练等,并控制患者血糖、血压;观察组则结合认知康复治疗,具体如下。
1.2.1 记忆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短文复述、图片记忆、背诵数字、倒背数字、图像再生、词语配对等练习,指导患者掌握联想法、方位法、编故事法、分段法等记忆技巧,从而提高患者的记忆力。所有训练课使用记事本、中文秘书台、卡片等辅助设备完成日常事务。
1.2.2 康复训练 由远端小关节开始,对每个关节部位进行牵伸、挤压和揉搓,如果患者的手指蜷缩屈曲,那么应通过矫形器进行矫正,并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如果患者足尖下垂或足内翻,那么应通过丁字鞋对患者脚踝进行固定,从而使其中立。体位训练包括了患者体位的变换,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站立平衡、床上翻身、起坐平衡、迈步行走等练习。此外,还应指导患者进行上肢的上举、外展、后伸,前臂的前后旋转练习,并联合肘关节屈曲和伸展,手部的精细动作练习等,2~3次/d,练习时间为30~60 min/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2.3 计算力及注意力训练 模拟点菜、在超市买东西等日常生活常见场景,从而锻炼患者的计算能力。此外,还应安排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比如安排行程,分蛋糕等。通过视觉跟踪、删除游戏、猜测游戏、电脑游戏等锻炼患者的注意力。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对比。(1)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满分为30分,27~30分表示患者认知功能正常,低于
27分表示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其中21分及以上表示患者轻度痴呆,10~20分表示患者中度痴呆,9分及以下表示患者重度痴呆[9]。(2)肢体功能评分通过Fugl-Meyer运动量表进行评估,上肢功能评分的总分为6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越好;下肢功能评分的总分为3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越好[10-11]。(3)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其内容包括了进食、穿衣、洗澡、大小便控制、平地行走等10项内容,每项评分0~10分,总分100分。100分表示患者能够独立生活,75~95分表示患者存在轻度依赖,50~70分表示患者存在中度依赖,25~45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依赖,0~20分表示患者完全依赖[12]。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由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在发病过程中受到了损伤,因此会出现肌肉挛缩、肌张力增高等现象,这种中枢性瘫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改善和干预,不但会导致患侧肢体和肌肉的萎缩,还会致使关节变形和挛缩,引发肢体疼痛,降低患者的运动能力[13-14]。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其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恢复造成阻碍[15-16]。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单一的治疗方式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综合性的治疗干预措施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的新方向。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5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了认知康复治疗,经对比研究分析可知,观察组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指的是认识和了解事物的过程,包括了知觉、感觉、记忆、注意、智力、理解等多方面的能力[17]。常规的康复训练需要不断的重复和反复的学习,训练成效与患者的耐力、主观能动性、兴趣、是否存在认知缺陷、感知缺陷等有着密切的联系[18]。但是脑卒中患者通常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因此无法将注意力长时间地保持在康复训练当中,每次接受的信息量也不能过多,从而无法保证训练效果。所以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还应同时给予患者认知功能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提高患者对于康复训练的认识程度,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康复训练当中,并且保证肢体功能训练的准确执行,确保康复训练的效果[19]。更重要的是,通过认知康复治疗,能够诱发与记忆、学习、运动等相关脑区出现可塑性的变化,并促进突触的产生以及功能的重组,从而使新的认知神经环路重新建立起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20]。, 百拇医药(任海 蔡秋叶)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康复治疗; 认知能力; 肢体运动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脑卒中在我国的致残率大约为85%,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1-3]。而如何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难点问题,其研究的核心在于如何降低患者的肌张力,减轻肌肉痉挛症状,并改善患者肢体的功能障碍,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4-5]。有研究报道称,在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对其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干预能够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6-8]。本次研究中,对脑卒中患者采用了认知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12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42~75岁,平均(64.2±12.5)岁;智能简易量表评分为(13.1±2.8)分,肢体功能评分为(27.0±8.1)分,生活能力评分为(34.2±7.9)分。观察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43~73岁,平均(63.9±12.8)岁;智能简易量表评分为(13.3±2.6)分,肢体功能评分为(26.8±8.3)分,生活能力评分为(34.1±7.8)分。
入选标准:病情稳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清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发病前无先天性肢体残疾。排除标准:语言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机体重要脏器存在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平衡训练、转移训练、作业治疗和步态训练等,并控制患者血糖、血压;观察组则结合认知康复治疗,具体如下。
1.2.1 记忆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短文复述、图片记忆、背诵数字、倒背数字、图像再生、词语配对等练习,指导患者掌握联想法、方位法、编故事法、分段法等记忆技巧,从而提高患者的记忆力。所有训练课使用记事本、中文秘书台、卡片等辅助设备完成日常事务。
1.2.2 康复训练 由远端小关节开始,对每个关节部位进行牵伸、挤压和揉搓,如果患者的手指蜷缩屈曲,那么应通过矫形器进行矫正,并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如果患者足尖下垂或足内翻,那么应通过丁字鞋对患者脚踝进行固定,从而使其中立。体位训练包括了患者体位的变换,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站立平衡、床上翻身、起坐平衡、迈步行走等练习。此外,还应指导患者进行上肢的上举、外展、后伸,前臂的前后旋转练习,并联合肘关节屈曲和伸展,手部的精细动作练习等,2~3次/d,练习时间为30~60 min/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2.3 计算力及注意力训练 模拟点菜、在超市买东西等日常生活常见场景,从而锻炼患者的计算能力。此外,还应安排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比如安排行程,分蛋糕等。通过视觉跟踪、删除游戏、猜测游戏、电脑游戏等锻炼患者的注意力。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对比。(1)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满分为30分,27~30分表示患者认知功能正常,低于
27分表示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其中21分及以上表示患者轻度痴呆,10~20分表示患者中度痴呆,9分及以下表示患者重度痴呆[9]。(2)肢体功能评分通过Fugl-Meyer运动量表进行评估,上肢功能评分的总分为6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越好;下肢功能评分的总分为3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越好[10-11]。(3)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其内容包括了进食、穿衣、洗澡、大小便控制、平地行走等10项内容,每项评分0~10分,总分100分。100分表示患者能够独立生活,75~95分表示患者存在轻度依赖,50~70分表示患者存在中度依赖,25~45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依赖,0~20分表示患者完全依赖[12]。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由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在发病过程中受到了损伤,因此会出现肌肉挛缩、肌张力增高等现象,这种中枢性瘫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改善和干预,不但会导致患侧肢体和肌肉的萎缩,还会致使关节变形和挛缩,引发肢体疼痛,降低患者的运动能力[13-14]。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其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恢复造成阻碍[15-16]。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单一的治疗方式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综合性的治疗干预措施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的新方向。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5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了认知康复治疗,经对比研究分析可知,观察组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指的是认识和了解事物的过程,包括了知觉、感觉、记忆、注意、智力、理解等多方面的能力[17]。常规的康复训练需要不断的重复和反复的学习,训练成效与患者的耐力、主观能动性、兴趣、是否存在认知缺陷、感知缺陷等有着密切的联系[18]。但是脑卒中患者通常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因此无法将注意力长时间地保持在康复训练当中,每次接受的信息量也不能过多,从而无法保证训练效果。所以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还应同时给予患者认知功能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提高患者对于康复训练的认识程度,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康复训练当中,并且保证肢体功能训练的准确执行,确保康复训练的效果[19]。更重要的是,通过认知康复治疗,能够诱发与记忆、学习、运动等相关脑区出现可塑性的变化,并促进突触的产生以及功能的重组,从而使新的认知神经环路重新建立起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20]。, 百拇医药(任海 蔡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