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35期
编号:12982270
内侧分水岭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血管相关性对比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35期
     内分水岭脑梗死(internal watershed infarction,IWI),也称皮层下分水岭脑梗死[1]。梗死发生于深穿支动脉供血区和表面穿支动脉供血区的交界处或大脑中动脉表面穿支和大脑前动脉表面穿支交界处,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和侧脑室旁。与发生在基底节或半卵圆中心的多发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s,LI)有相似之处,影像学上两者容易混淆[2]。本文利用CT脑灌注成像技术对比分析两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旨在进一步探讨两者不同的发病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8月在本院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院治疗的IWI患者23例,LI患者18例。均为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言语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纳入标准:(1)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3];(2)发病至入院后24 h内行CT脑灌注(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3)入院1周内经颅脑磁共振DWI成像或CT复查证实。排除标准: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潜在的心源性栓塞;其他病因类型脑梗死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