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修复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2)
1.2 监测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建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情况、手术部位感染情况以及出院后监测等,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统一填写表格,每天整理,录入数据。定期对手术后患者的切口进行观察,发现可疑感染时及时协助医师进行病原学送检及革兰染色。因股骨颈修复手术均有植入物,故按要求电话随访至手术后1年,以了解其出院后切口愈合情况。1.3 诊断标准 以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手术部位感染分为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及器官腔隙感染3类。手术切口类型分为清洁切口(Ⅰ类)、清洁-污染切口(Ⅱ类)、污染切口(Ⅲ类)及感染切口(Ⅳ类)。根据卫生部2009年制定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规定计算手术危险指数,即根据手术切口类型、麻醉分级及手术持续时间将手术危险指数分为4级,0、1、2、3级分别对应0、1、2、3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部位感染率 203例手术中共有4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