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风险管理的环节质量控制(1)
【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风险管理与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现状及意义,为临床管理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12年1月-2016年12月中质量管理临床资料,其中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中针对该科室加强风险管理,并对工作人员素质及技术要求、管理、物质、环境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收集其相关资料,与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中未实施风险管理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风险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临床护理缺陷情况;比较实施前后环境管理、设备管理、清洗质量、包装质量;对比护理人员对专科知识及风险管理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各科室对消毒器械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总满意度评价达94.0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与应急能力,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后续服务。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风险管理; 环节; 质量控制; 效果
消毒供应中心又称为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及敷料的重要科室,也是医院整体的心脏部位,该科室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他科室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及临床患者生命安全[1]。同时消毒供应中心也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率最高处,存在多种不安全风险因素,极易成为医源性感染媒介[2]。因此,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控制医院感染是目前首当其冲的一项举措[3]。本院消毒供应室严格按照广东省消毒供应中心下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南》、《广东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考核细则(2011)》。通过风险管理意识,完善操作、工作流程,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力求达到零污染、零风险的操作标准,以提高医疗护理安全,降低临床差错、失误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系市基本医院保险和工伤康复定点医院,广东省名科名院建设单位,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龙头单位。
现有开放床位400张,医院医职人员435名,其中卫技人员396名,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0余名。于2009年11月投入新建成消毒供应室的使用,2014年4月通过省专家组对“二甲”中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评审。现有净化空调系统,全自动清洗消毒器1台,高压蒸汽灭菌器2台,台式超声波清洗机1台,3M290高温高压快速生物检测器1台,国产电热恒温干燥箱1台,高压水枪、气枪各1支,进口热力医用封口机1台,带光源放大镜1台。分别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物品样品各800件,护理人员各20名。
1.2 方法
1.2.1 风险因素 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中本院未实施风险管理,仅按传统管理方法进行常规消毒管理,自2014年1月起开始实施风险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至2016年12月。现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职业安全风险因素:传统供应室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人员平均年龄偏大,专科知识不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缺乏整体竞争力和危机意识,加上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再生物品频繁,个人防护意识薄弱,对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极易感染污物与职业暴露危险。(2)医疗器械处理不当:①清洗、消毒、干燥流程不规范;②未按正确标准进行归类清洗消毒;③对特殊易感染的诊疗器械未进行双重消毒与重要标记;④长时间未把关包装材料、消毒剂、清洗剂与防锈剂等物品,导致器械上残留血渍、污渍等因素都增加器械清洗与消毒的难度,加快器械损耗[4]。(3)檢查包装中风险因素:①工作人员在进行打包器械时,未做好自身清洁措施,不洗手;②包布检查不合格、包外物品名称贴错、打包方法未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未认真检查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物品灭菌时装载过多或过少,物品摆放密封不严、冷空气排出不彻底等均是导致灭菌失败的风险隐患[5]。(4)储存发放物品时风险因素:无菌室未按规定要求进行空气消毒;灭菌与消毒物品摆放无规律、发错包等;发放前未仔细查对,发放不合格无菌包等,物品运输途中污染。根据调查分析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管理对策,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1.2.2 具体实施 (1)增强风险评估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组织架构[6],完善科室规章制度,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设立科护士长1名,消毒员2名,专科护士3名、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1名、护士1名,护理员2名,技术工人3名),明确分工,对每项环节操作力求精益求精,加强人员风险意识,供应室内风险因素降到最低限度。(2)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与专业技能:定期组织科室职业水平较高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安排其参加省内各种消毒供应专业培训班学习,制定业务培训计划;每月进行一次理论考试,以提高工作人员对器械用途与方法的了解,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每半年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操作技能比试,力求最大限度发掘工作人员才能[7];定期在全院开展无菌物品管理知识讲座,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及时征求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意见,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予以解决,把风险事件遏制在萌芽发展状态。(3)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强化科室人员风险意识,每月对科室内进行风险事件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与考核,引起工作人员对器械消毒工作重视;具备高强慎独精神[11],严格把关、执行各项操作;加强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合与使用,统筹规划医疗资金,引进专业防护服、防护眼镜及相关装置等,规范洗手流程;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设计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出现停水、停电、机械故障等意外突发事件,提高每位员工随机应变能力,以便更好的处理工作中潜在风险[8]。(4)严格无菌物品质量与管理:①规范清洗流程,提高清洗质量:器械清洗质量是灭菌成功的关键步骤。清洗过程中做好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实行清洗编码首洗负责制,将清洗人员编排相对应的数字代码,设计专用标识,与清洗操作同步记录,使每次清洗质量到人,便于器械清洗质量检查与追踪,并与绩效挂钩,降低清洗不彻底等不良因素发生[9-10]。②严格包装程序:打包前清洁洗手,打包时合理选择包装材料,控制包装规格与重量,实行1人打包,另1人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包内物品齐全无误[11]。③定期对灭菌器安全使用进行检测查对:做好机械维护、养护工作,使其保持在正常运行状态,以保证灭菌质量合格率达到100%[12]。④物品发放前严格执行五查五对制度,确保不会发放灭菌不合格包,运送无菌物品时,由专车专人运送,避免途中发生差错事故[13]。, http://www.100md.com(曾梅许 李育群 曾小兵)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风险管理; 环节; 质量控制; 效果
消毒供应中心又称为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及敷料的重要科室,也是医院整体的心脏部位,该科室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他科室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及临床患者生命安全[1]。同时消毒供应中心也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率最高处,存在多种不安全风险因素,极易成为医源性感染媒介[2]。因此,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控制医院感染是目前首当其冲的一项举措[3]。本院消毒供应室严格按照广东省消毒供应中心下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南》、《广东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考核细则(2011)》。通过风险管理意识,完善操作、工作流程,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力求达到零污染、零风险的操作标准,以提高医疗护理安全,降低临床差错、失误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系市基本医院保险和工伤康复定点医院,广东省名科名院建设单位,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龙头单位。
现有开放床位400张,医院医职人员435名,其中卫技人员396名,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0余名。于2009年11月投入新建成消毒供应室的使用,2014年4月通过省专家组对“二甲”中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评审。现有净化空调系统,全自动清洗消毒器1台,高压蒸汽灭菌器2台,台式超声波清洗机1台,3M290高温高压快速生物检测器1台,国产电热恒温干燥箱1台,高压水枪、气枪各1支,进口热力医用封口机1台,带光源放大镜1台。分别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物品样品各800件,护理人员各20名。
1.2 方法
1.2.1 风险因素 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中本院未实施风险管理,仅按传统管理方法进行常规消毒管理,自2014年1月起开始实施风险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至2016年12月。现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职业安全风险因素:传统供应室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人员平均年龄偏大,专科知识不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缺乏整体竞争力和危机意识,加上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再生物品频繁,个人防护意识薄弱,对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极易感染污物与职业暴露危险。(2)医疗器械处理不当:①清洗、消毒、干燥流程不规范;②未按正确标准进行归类清洗消毒;③对特殊易感染的诊疗器械未进行双重消毒与重要标记;④长时间未把关包装材料、消毒剂、清洗剂与防锈剂等物品,导致器械上残留血渍、污渍等因素都增加器械清洗与消毒的难度,加快器械损耗[4]。(3)檢查包装中风险因素:①工作人员在进行打包器械时,未做好自身清洁措施,不洗手;②包布检查不合格、包外物品名称贴错、打包方法未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未认真检查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物品灭菌时装载过多或过少,物品摆放密封不严、冷空气排出不彻底等均是导致灭菌失败的风险隐患[5]。(4)储存发放物品时风险因素:无菌室未按规定要求进行空气消毒;灭菌与消毒物品摆放无规律、发错包等;发放前未仔细查对,发放不合格无菌包等,物品运输途中污染。根据调查分析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管理对策,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1.2.2 具体实施 (1)增强风险评估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组织架构[6],完善科室规章制度,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设立科护士长1名,消毒员2名,专科护士3名、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1名、护士1名,护理员2名,技术工人3名),明确分工,对每项环节操作力求精益求精,加强人员风险意识,供应室内风险因素降到最低限度。(2)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与专业技能:定期组织科室职业水平较高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安排其参加省内各种消毒供应专业培训班学习,制定业务培训计划;每月进行一次理论考试,以提高工作人员对器械用途与方法的了解,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每半年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操作技能比试,力求最大限度发掘工作人员才能[7];定期在全院开展无菌物品管理知识讲座,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及时征求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意见,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予以解决,把风险事件遏制在萌芽发展状态。(3)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强化科室人员风险意识,每月对科室内进行风险事件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与考核,引起工作人员对器械消毒工作重视;具备高强慎独精神[11],严格把关、执行各项操作;加强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合与使用,统筹规划医疗资金,引进专业防护服、防护眼镜及相关装置等,规范洗手流程;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设计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出现停水、停电、机械故障等意外突发事件,提高每位员工随机应变能力,以便更好的处理工作中潜在风险[8]。(4)严格无菌物品质量与管理:①规范清洗流程,提高清洗质量:器械清洗质量是灭菌成功的关键步骤。清洗过程中做好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实行清洗编码首洗负责制,将清洗人员编排相对应的数字代码,设计专用标识,与清洗操作同步记录,使每次清洗质量到人,便于器械清洗质量检查与追踪,并与绩效挂钩,降低清洗不彻底等不良因素发生[9-10]。②严格包装程序:打包前清洁洗手,打包时合理选择包装材料,控制包装规格与重量,实行1人打包,另1人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包内物品齐全无误[11]。③定期对灭菌器安全使用进行检测查对:做好机械维护、养护工作,使其保持在正常运行状态,以保证灭菌质量合格率达到100%[12]。④物品发放前严格执行五查五对制度,确保不会发放灭菌不合格包,运送无菌物品时,由专车专人运送,避免途中发生差错事故[13]。, http://www.100md.com(曾梅许 李育群 曾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