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9期
编号:13062438
小儿无症状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治疗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9期
     1.2 影像学资料 全部患儿术前、术后均行头颅磁共振(MRI)平扫,设备为西门子公司MAGNETOM Area 1.5T或3.0T磁共振扫描仪。查看囊肿部位、囊肿的大小,囊肿的体积计算采用影像学上的前后径(cm)×上下径(cm)×头尾(cm)[5],然后术后半年、1年时进行随访,包括影像学、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结果。

    1.3 手术治疗 2014年12月前采用德国ZEPPLIN神经内镜,2015年1月后采用德国STORZ内镜,有工作道、窥镜通道、冲洗及吸引通道,常规的内镜双极电凝,抓钳,爱德华公司的血管外科用的扩张球囊用于扩大囊肿与蛛网膜下腔间隙的沟通,中颅窝囊肿采用颞部直切口,颅骨钻一孔可置入神经内镜,切开囊肿壁层,囊肿壁部分切除和打开侧裂池及颈动脉池,打通侧裂池及颈内动脉池的蛛网膜下腔,鞍上区及脚间池囊肿则打通三脑室底及三脑室底造瘘,后颅窝则交通枕大池或四叠体池。大脑凸面蛛网膜囊肿尽量打通蛛网膜下腔、侧裂池等。脑池造瘘后需用球囊扩逐渐扩大开口,需大于8 mm以上,以免闭合。若出血,大部分用生理盐水通道内反复冲洗可止血,少部分需用针状电凝或双极电凝止血。因内镜手术结束时硬膜常规无法缝合,故肌肉、皮下及头皮需严密、全层缝合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