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12期
编号:13056341
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12期
     1.3 混合感染因素 MP感染人体后,在上皮细胞表面附着,损伤气道纤毛上皮,导致纤毛数量的减少及纤毛结构的异常,纤毛的作用是清理气道,故气道清除功能下降,同时MP感染后,气道黏液分泌显著增加,细菌、病毒、真菌容易在气道内的分泌物附着繁殖,所以MP感染患儿容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据报道50%的RMPP患儿有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其中最容易合并感染的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最常合并感染的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其他容易混合感染的病原体有流感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13]。

    2 RMPP诊断

    2.1 临床表现 RMPP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发热多呈稽留热,体温常可在39~40 ℃或以上,咳嗽剧烈、常常无痰或有白色黏液痰,部分患儿有气促、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大多患儿病情重、进展迅速,常存在严重的肺部损害如肺不张、胸腔积液、肺组织坏死等,还可出现肺外损害,如皮疹、关节痛、关节肿胀、血尿和/或蛋白尿、消化系统症状(腹泻、腹痛、呕吐、肝功能损害等)、心血管系统表现(心音低钝、心肌损害、心律不齐)、血液系统表现(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表现(头痛、抽搐)等,严重时可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危及生命。

    2.2 影像学表现 RMPP影像学多表现为大片或班片状的肺炎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