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21期
编号:13112222
常用化学消毒剂对杀伤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孢子活性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21期
     目前临床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醛类、过氧化物类、卤素类、酚类、醇类、胍类、季铵盐类等。本实验共纳入常用化学消毒剂16种,依次编号,有效成分分别为二氧化氯(第1~4号)、过氧乙酸(第5~8号)、次氯酸钠(第9~12号)及戊二醛(第13~16号)。

    过氧乙酸又叫过醋酸,于1902年首次合成。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我国使用较多的化学灭菌剂之一,现在仍然是一种广谱、高效、速效、廉价的灭菌剂,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器械表面、空气或预防性消毒。其杀菌机制主要依靠其强大的氧化能力。过氧乙酸的分解产物包括醋酸、过氧化氢、水和氧。其中活性氧起着主导作用。过氧乙酸可与孢子中的酶、氨基酸和核酸发生广泛的反应,分解DNA的碱基,使DNA双链解链和断裂。此外过氧乙酸还可破坏芽孢的通透性屏障,RNA、DNA、蛋白质等物质破坏漏出,致使芽孢死亡。

    次氯酸的消毒机制主要依赖含氯消毒剂较强的氧化作用。其消毒杀菌原理包括:通过水解作用形成次氯酸,后者再分解产生新生态氧,新生态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次氯酸分子小,不带电荷,在杀菌、杀病毒过程中,除了可作用于细胞壁和病毒外壳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