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后血压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情况分析(2)
使其低颅内得到降低;与此同时采取依达拉奉静滴,30 mg/次,将其与适量的生理盐水充分混合稀释后在0.5 h内静脉滴注完毕,2次/d,使患者机体中的自由基得到有效清除;最后,在溶栓治療1 d后对患者采取阿司匹林口服,1粒/d,同时给予0.9 mg/kg的阿替普酶静脉推注治疗,首次剂量控制为0.09 mg/kg,剩余剂量在在1 h内静注完毕[3-5]。A组35例患者溶栓治疗后仅实施常规的临床管理,使其收缩压及控制在120~140 mm Hg,而B组则积极配合血压管理,将患者的收缩压始终维持在160 mm Hg左右,同时对其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发现患者的收缩压>160 mm Hg,则及时采取降压治疗,将患者的血压慢慢降低至正常值[6-8]。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采取NIHS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以及意识水平、机体平衡等情况进行评价,每项的评分0~4分,若评分>26分,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存在严重障碍;反之,如果NIHSS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越轻[9]。根据患者的NIHSS评分结果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将临床效果分为无效、好转、显效、治愈四个级别。其中,治疗后患者无任何后遗症,其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90%,且病残评级为0级,视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的肌力提升≥2级,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较治疗前改善46%~90%,且病残程度为1~3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