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25期
编号:13108947
程序化模式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25期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结果比较 围术期两组的复位时间、主钉入髓时间、术后三级肌力使用时间、血液回吸收、隐性出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程序化组围术期时间变量和容积变量有明显改善。程序组术前患者严重贫血输血1例,该组对老年失血有较好的控制,对于部分营养不良性贫血也进行了手术,术后没有出现严重低血压、谵妄、老年痴呆、肺部感染、哮喘、贫血,但坐起时5例发生头晕,无术中骨折。对照组术后输血20%(6/30),术中发生中段骨折1例,后更换加长PFNA固定完成手术,并发症发生转入内科继续治疗5例。两组扶拐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随访结果 纳入病例87例,失访17例,失访原因有:电话中断、内科疾病、拒绝复查。经电话联系、微信病友群、驱车家访等多种途径60例获终末随访。无死亡、持续卧床病例。远期随访根据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6],程序化组优、良、可、差分别为21、6、2、1例,优良27例(90%),治愈率97%;对照组分别为11、10、2、7例,21例(70%),77%,两组优良率与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是目前本病治疗的最有效方式,手术开展主要是降低风险[6]。可靠的经验是微创术式的选择,PFNA是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必然趋势[7],改良后PFNA-Ⅱ是适合亚洲人骨折的治疗设备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