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25期
编号:13109236
海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25期
     4 组织病理

    海分枝杆菌感染病灶行组织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伴或不伴干酪样坏死,可见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部分病灶组织病理类似类风湿结节的病理改变[2,20,23-24]。

    5 诊断

    目前在临床上海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有海洋生物接触史,出现皮疹、皮下肉芽肿伴或不伴有溃疡、滑膜炎、腱鞘炎、关节炎及骨破坏等临床表现,病理检查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伴或不伴干酪样坏死,细菌培养阳性或抗酸染色找到抗酸杆菌,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同时排除结核杆菌或其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可初步考虑为海分枝杆菌感染,但由于临床表现、病理检查无特异性,且临床标本细菌培养及涂片抗酸染色找抗酸杆菌阳性率低,易造成误诊、漏诊等延误诊治[25-26]。Arend等[27]研究发现当感染海分枝杆菌时靶抗原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分泌明显升高。以ESAT-6和CFP10作为靶抗原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可作为诊断海分枝杆菌感染的一种辅助方法[1]。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