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28期
编号:13103728
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28期
     3 组织病理和微生物特点

    曾有51个病例报道了RPI的组织学检查,发现的病理学病变包括根尖周囊肿[7]、无菌性骨坏死[8]、急性炎细胞浸润的肉芽肿组织[9]、炎细胞浸润的纤维结缔组织[10]和急慢性炎细胞浸润等[11]。微生物检测发现的致病菌复杂多样,有学者认为RPI与种植体周围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微生物的组成不同,在RPI中发现的微生物与牙髓病致病菌密切相关[12]。Chan等[10]在RPI根尖炎性区发现大量增多的啮蚀艾肯氏菌。做过牙髓治疗的患牙根尖区仍然存在细菌,感染患牙拔除后,残存在牙槽骨内的细菌生物膜随后即定殖在植入的种植体表面,即使在种植窝预备之前已经过彻底清创,残存细菌仍继续存在和生长。粪肠球菌常见于做过牙髓治疗的患牙根尖区,此外还包括消化链球菌、坏死梭杆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世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以及牙髓卟啉单胞菌[13]。由此可见,大量微生物定殖在患牙周围且共同发挥致病作用。文献[14]认为牙龈卟啉单胞菌是RPI根尖炎性区最主要的致病菌。

    4 致病机制

    目前RPI的致病机制尚未明确,文献报道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细菌感染、无菌性骨坏死、种植区骨愈合不良、早期过度负载、种植体选择不当以及相关局部或全身疾病几个方面。

    4.1 细菌感染因素 (1)邻牙根尖周炎或牙周炎,细菌通过骨髓腔扩展至种植体根方,邻牙根尖周感染是导致种植体根尖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细菌能够通过骨髓腔播散至种植体根尖区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