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34期
编号:132088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34期
     1.2.2 观察2组 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用药剂量0.9 mg/kg,以1/10的剂量静脉推注,余下用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将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进行混合稀释随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通常情况下滴注时间为60 min。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1)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1周、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2)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3)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

    1.3.1 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标准 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中共包括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七个评价维度,评分范围为0~45分,0分表示无神经功能缺损,1~15分为神经功能轻度缺损,16~30分为中度缺损,>30分为重度缺损。

    1.3.2 疗效判定标准 本研究根据患者颅脑CT检查结果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疗效判定,基本治愈:颅脑CT检查无明显异常,NIHSS评分降低大于90%;有效:颅脑CT检查有轻微异常,NIHSS评分降低45%~90%;无效:颅脑CT检查病灶无明显改善或NIHSS评分降低不足15%。总有效=基本治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