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
编号:13203252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第2期
     【摘要】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使得该病的治疗成为医学界的难题之一,一般的药物治疗难以达到治疗效果。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作用几乎遍及全身各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作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并取得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枢性疼痛

    【Abstract】 The morbidit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has been diseasing increases by years,as its complex pathogenesis,the treatment of this kind of disease has become one of the challenges for the whole medical field,and general drug therapy cannot reach the therapeutic effect.The function of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can almost extend in the systems of the whole body,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ore data showed that the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can be the treatment for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and has obtained notable curative effects.

    【Key words】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entral pain

    First-author’s address:Graduate College,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4,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02.035

    1883年,Liverpool和Alexander结扎椎动脉治疗癌痛时不小心损伤颈部交感神经,却惊喜发现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具有治疗作用,在之后的几年中,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采用切断交感神经的方法来治疗疼痛。1920年开始非手术的方法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得到推广应用。在以后的几十年中,随着对SGB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提升,除了应用于治疗疼痛外,其临床适应证不断扩大,几乎遍及全身各系统,并得到良好临床疗效反馈[1]。近年来针对SGB对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治疗研究的报道也日益增多,本文将对其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系统的回顾及总结。

    1 概述

    星状神经节(stellate ganglion,SG)属于交感神经纤维,由颈下神经节和第1胸神经节融合而成,其融合率为75%~80%。若两者不融合,则称第1胸交感神经节为SG。SGB是将局麻药注射在包绕SG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利用局麻药对神经细胞膜上电压门控钠通道的阻断作用,使神经膜电位难以达到动作电位阈值,产生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效应[2]。鉴于SG解剖位置的特殊性,邻近器官结构复杂,在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气胸、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隙阻滞、食管损伤、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超声引导下SGB可清楚显示SG周围的组织结构,引导穿刺针定位,实时观察药物的扩散使该技术的安全有效性得到提高[3]。

    2 SGB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机制

    2.1 SGB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SAH后早期,脑血管受各种因素刺激发生持续性的痉挛,脑内组织缺血缺氧,炎性介质大量释放,血脑屏障破坏从而引起神经损伤[4]。SAH早期引起的血管痉挛是可逆的,因此对SAH后脑损伤的积极有效地早期防治,可减少SAH后遗神经功能障碍,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SGB可减轻SAH后产生的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灌注,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Treggiari等[5]对实施SGB治疗SAH的患者行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单侧SGB可以逆转 SAH引起的血管痉挛,使颈内动脉血管阻力明显减少,增加同侧的脑血流灌注,改善轻中度 SAH患者延迟性缺血症状, 推测这可能与SGB使血浆中舒血管效应的物质增多而收缩血管的物质减少有关,从而达到预防SAH后血管痉挛的作用。有病例报道称SGB对基底动脉瘤后脑血管痙挛引起的缺血性神经功能损伤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6]。Prabhakar等[7]临床研究表明SGB可替代鞘内注射罂粟碱的方法缓解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内分布最广泛的细胞,能够合成分泌多种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及激素,维持神经元内外环境稳定,它的激活与SAH后缺血性神经元凋亡与坏死密切相关[8]。金夏[9]通过颈交感干离断(transaction of cervical sympathetic trunk,TCST)模拟长期SGB效应对SAH大鼠进行干预,发现TCST对SAH后早期脑损伤起保护作用,这与抑制AST过度激活,减少其分泌炎性介质IL-1β等有关。Hu等[10]也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SGB可明显缓解SAH后发生的血管痉挛,发现SGB后阻滞侧和非阻滞侧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血管横切面积、内径和周径均增加,可缓解SAH后引起的血管痉挛,阻滞侧增加更显著,非阻滞侧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次可减少血管收缩肽ET-1的含量并增加内源性舒血管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释放,从而扩张痉挛后的脑血管,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对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毒性作用;此外TCST还可调节海马中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促进抗凋亡信号以缓解脑血管痉挛,从而产生脑保护作用。, 百拇医药(何琳 毛冬梅 陈削均)
1 2 3 4 5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