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后机体炎症情况分析(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本院收诊的直肠癌患者50例,记录患者常规临床检查资料。纳入标准:术前病理确诊直肠癌或是难以除外癌存在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15 cm;未行内镜下切除、经肛切除或是经骶切除;患者既往无恶性肿瘤病史。排除标准:术前体格检查、肝脏B超和胸片发现远处转移或行预防性肠造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各25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手术方法 患者术前均禁止饮食12 h,均采取全系膜切除术。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后取改良截石位,即右髋关节伸直、外展约45°,膝关节伸直,右下肢高度低于腹部,左髋关节屈30°、外展45°,膝关节屈45°。右上肢内收,左上肢根据需要内收或外展。主刀位于患者右侧,一助立于术者左侧,第二助手立于患者左侧。开放法于脐上缘放置10 mm套管,充入气体维持腹压
, 百拇医药
13 mm Hg;右下腹锁骨中线与两髂前上棘连线交点置入12 mm套管作为主操作孔,右锁骨中线平脐处置入5 mm套管,左锁骨中线平脐置入5 mm套管作为辅助操作孔。沿右侧髂总动脉向上分离后腹膜至主动脉分出肠系膜下动脉处,仔细分离肠系膜下动脉周围组织,于根部结扎离断肠系膜下动脉;于动脉外侧结扎并离断肠系膜下静脉;向左侧沿Toldt间隙游离,显露输尿管及生殖血管;向盆腔继续游离骶前间隙;向两侧沿直肠系膜与盆壁之间间隙分离;越过肿瘤3 cm,裸化直肠系膜后在肿瘤下方
2 mm使用腔镜下切割闭合器离断直肠下端。左下腹延长切口至4 cm,切口保护器保护切口,将离断肠管及肿瘤提出腹外,在肿瘤上缘10 cm离断乙状结肠,置入底钉座,经肛门将直肠与结肠行端-端吻合。对照组前期准备相同,采用传统下腹部正中切口,按照标准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操作。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7 d,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炎症因子TNF-α、IL-6、CRP、MCP-1的变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血液中免疫细胞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的情况。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TNF-α、IL-6、CRP、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试验组TNF-α、IL-6、CRP、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7 d试验组炎症因子渐渐下降,接近正常。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免疫细胞活性比较 术前,两组各免疫细胞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试验组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7 d试验组各免疫细胞活性均接近术前水平。见表3。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直肠癌的发病位置比较低,乙状结肠镜是常用的诊断工具[7]。但是由于该位置与肛管括约肌的距离很近,在解剖学上结构复杂,难以通过手术根治,因此复发率极高。目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能够切除肠段肿瘤病灶并且清扫淋巴结,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瘤复发的可能性[8-10]。腹腔镜是通过视频探头获取肠道的图片信息和清晰的手術视野,减少手术过程中对肠道过度的牵引和损伤的可能性[11-12]。开腹手术在临床应用特别广泛,是传统的手术方式,该手术方法的缺陷之一就是对于位置较深的肠系膜和淋巴结,需要很大幅度的牵拉才能进行手术,易造成肠道严重的损伤[13-14]。
我国直肠癌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增高,而且多发于老年人。有研究指出,直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素等饮食习惯及运动、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相关[15-17]。有研究推测,亚油酸可能会导致直肠癌发病率增高[18]。还有研究指出,运动过少、高脂饮食、年龄等因素都会导致直肠癌发病率上升[19]。此外,文献[20]报道,吸烟也会影响直肠癌的发病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直肠癌手术后会引起机体的炎症应激反应,机体炎症因子会升高,如IL-6、TNF-α、CRP、MCP-1等能够激活并级联放大机体的炎症反应,也是反应炎症水平的灵敏指标。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能会导致炎症激发的程度不同[21],而炎症因子的变化会进而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机体免疫系统活性发生变化,使得患者血液中免疫细胞CD3+、CD4+、CD8+及NK细胞的活性发生变化[22]。因此本研究为了帮助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直肠癌的方法,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手术方法的优劣。术后1、7 d,试验组TNF-α、IL-6、CRP、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7 d试验组炎症因子渐渐下降,接近正常;试验组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7 d试验组各免疫细胞活性均接近术前水平。
综上所述,对直肠癌患者而言,腹腔镜手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能够减少机体的炎症反应、维持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百拇医药(刘洪福 邓云刚 张蕾)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本院收诊的直肠癌患者50例,记录患者常规临床检查资料。纳入标准:术前病理确诊直肠癌或是难以除外癌存在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15 cm;未行内镜下切除、经肛切除或是经骶切除;患者既往无恶性肿瘤病史。排除标准:术前体格检查、肝脏B超和胸片发现远处转移或行预防性肠造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各25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手术方法 患者术前均禁止饮食12 h,均采取全系膜切除术。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后取改良截石位,即右髋关节伸直、外展约45°,膝关节伸直,右下肢高度低于腹部,左髋关节屈30°、外展45°,膝关节屈45°。右上肢内收,左上肢根据需要内收或外展。主刀位于患者右侧,一助立于术者左侧,第二助手立于患者左侧。开放法于脐上缘放置10 mm套管,充入气体维持腹压
, 百拇医药
13 mm Hg;右下腹锁骨中线与两髂前上棘连线交点置入12 mm套管作为主操作孔,右锁骨中线平脐处置入5 mm套管,左锁骨中线平脐置入5 mm套管作为辅助操作孔。沿右侧髂总动脉向上分离后腹膜至主动脉分出肠系膜下动脉处,仔细分离肠系膜下动脉周围组织,于根部结扎离断肠系膜下动脉;于动脉外侧结扎并离断肠系膜下静脉;向左侧沿Toldt间隙游离,显露输尿管及生殖血管;向盆腔继续游离骶前间隙;向两侧沿直肠系膜与盆壁之间间隙分离;越过肿瘤3 cm,裸化直肠系膜后在肿瘤下方
2 mm使用腔镜下切割闭合器离断直肠下端。左下腹延长切口至4 cm,切口保护器保护切口,将离断肠管及肿瘤提出腹外,在肿瘤上缘10 cm离断乙状结肠,置入底钉座,经肛门将直肠与结肠行端-端吻合。对照组前期准备相同,采用传统下腹部正中切口,按照标准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操作。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7 d,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炎症因子TNF-α、IL-6、CRP、MCP-1的变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血液中免疫细胞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的情况。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TNF-α、IL-6、CRP、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试验组TNF-α、IL-6、CRP、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7 d试验组炎症因子渐渐下降,接近正常。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免疫细胞活性比较 术前,两组各免疫细胞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试验组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7 d试验组各免疫细胞活性均接近术前水平。见表3。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直肠癌的发病位置比较低,乙状结肠镜是常用的诊断工具[7]。但是由于该位置与肛管括约肌的距离很近,在解剖学上结构复杂,难以通过手术根治,因此复发率极高。目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能够切除肠段肿瘤病灶并且清扫淋巴结,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瘤复发的可能性[8-10]。腹腔镜是通过视频探头获取肠道的图片信息和清晰的手術视野,减少手术过程中对肠道过度的牵引和损伤的可能性[11-12]。开腹手术在临床应用特别广泛,是传统的手术方式,该手术方法的缺陷之一就是对于位置较深的肠系膜和淋巴结,需要很大幅度的牵拉才能进行手术,易造成肠道严重的损伤[13-14]。
我国直肠癌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增高,而且多发于老年人。有研究指出,直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素等饮食习惯及运动、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相关[15-17]。有研究推测,亚油酸可能会导致直肠癌发病率增高[18]。还有研究指出,运动过少、高脂饮食、年龄等因素都会导致直肠癌发病率上升[19]。此外,文献[20]报道,吸烟也会影响直肠癌的发病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直肠癌手术后会引起机体的炎症应激反应,机体炎症因子会升高,如IL-6、TNF-α、CRP、MCP-1等能够激活并级联放大机体的炎症反应,也是反应炎症水平的灵敏指标。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能会导致炎症激发的程度不同[21],而炎症因子的变化会进而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机体免疫系统活性发生变化,使得患者血液中免疫细胞CD3+、CD4+、CD8+及NK细胞的活性发生变化[22]。因此本研究为了帮助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直肠癌的方法,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手术方法的优劣。术后1、7 d,试验组TNF-α、IL-6、CRP、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7 d试验组炎症因子渐渐下降,接近正常;试验组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7 d试验组各免疫细胞活性均接近术前水平。
综上所述,对直肠癌患者而言,腹腔镜手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能够减少机体的炎症反应、维持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百拇医药(刘洪福 邓云刚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