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治疗气滞湿阻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IL-17和IL-10的影响
乙肝,西医,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崔敬 庄国柱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通常是指临床检测乙肝病毒为阳性,患病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确定但有慢性肝炎临床表现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乏力、肝区疼痛、畏食、恶心、腹胀等症状,肝脏体积变大,质地变硬,有压痛。病情危重患者可合并出现有肝掌、蜘蛛痣、肝病面容、脾大,肝功能异常表现。而肝纤维化是病情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阶段[1],是由于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沉积导致,同时这一过程是可逆的,因此是治疗的切入点。临床治疗上,已经可以用西药抗病毒复制,而有效阻断肝纤维化进程,进而促使病情得到缓解,但是血清中HBeAg及HBsAg的结果转阴并不代表完全治愈,极易复发且药物副作用大,均成为西药治疗乙肝的缺陷。中医理论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治疗上从总体出发,优势体现在逆转肝纤维化进程,以活血化瘀、理气祛湿为治疗原则,因此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减少疾病复发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2]。本文通过对临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方剂柴胡疏肝散(出自《证治准绳》)联合西药综合治疗,来观察疾病的症状改善、预后和临床疗效,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生存质量评分来评估疗效,从而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6月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3],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病史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气滞湿阻证为腹大胀满,按之软而不坚,胁下胀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或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必备以上症状中两项,结合舌象、脉象,即可诊断。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及中医的诊断标准;经确诊,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胆固醇异常等高危因素。排除标准:处于妊娠、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患者,研究过程中不能配合临床治疗观察及检查者;关节严重畸形者、无劳动能力者。对患者进行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医治疗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0例。研究经过辽宁省抚顺市传染病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参与研究。
1.2 方法 两组均按照病情分别制定合适的抗病毒、免疫调节治疗、抗肝纤维化治疗方案,药物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α-2b,商品名:安福隆,生产厂家: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70077)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6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