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律失常
编号:13296552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心率变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第17期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7.026

    心律失常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心脏冲动的传导速度、节律、频率及激动次序异常所致,主要以心率减慢、气急、胸闷、窦性心动过缓、胸痛、四肢发冷、多汗、头晕以及抽搐等临床症状表现为主,可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诱发心力衰竭等,从而增加病死率[1]。现阶段,针对此类患者,临床上主要采取内科药物治疗方案为主。其中,普罗帕酮为内科常见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的特点,主要用于防治室性和室上性异位搏动、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等[2]。胺碘酮为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独特的电生理效应和药理作用,可延长心脏活动的动作电位时长,因而常被临床应用于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3]。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上述两种药物对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旨在为后续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治疗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96例。纳入标准: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通过的相关诊断标准[4],且均经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确诊;年龄<80岁;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