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简易压疮造模工具的应用效果分析(3)
综上所述,本研究造模工具可以使大鼠在较为理想的条件下形成压疮创面,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可为今后研究者们研究压疮选择造模工具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82.
[2]王雪玲,黄芳,黄盈瑞.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用于大鼠Ⅲ期压疮模型的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395-396.
[3]蒋琪霞,管晓萍,苏纯音,等.综合性医院压疮现患率多中心联合调研[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6-30.
[4]肖慧,邵星,江智霞,等.国内常用压疮动物造模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3):153-156.
[5]邓天政,金岩,向黎升,等.皮肤压力溃疡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1):104-105.
[6]蔡福满,姜丽萍,杨晔琴,等.褥疮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简易模型的建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4):830-832.
[7]黄芳,杨晶金,王雪玲,等.VEGF和BFGF在犬鼠压疮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28(8):1504-1506.
[8]庄嘉元,宋继红,姜小鹰,等.压疮护理SD大鼠模型的建立[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6):4363-4365.
[9]王华军,黄惠根,镇春,等.不同缺血处理方法对大鼠压疮细胞凋亡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2):1369-1393.
[10]郭玉怀,孙忠人,孙琦,等.简易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装置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2):592-593.
[11]王雪玲.动物压疮模型及压疮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7):90-92.
[12]宁翠霞,毕越英.壓疮的基础实验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7):3075-3078.
[13]于杰.对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构建及应用的思考[J].现代医学生物进展,2017,17(7):1210-1214.
[14]马艳梅,单思,杨雷芳,等.压疮动物模型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6):66-67.
[15]王艳艳,张纯瑜,孙艳,等.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与早期压疮形成的关系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508-510.
[16]陆瑾,曹芳,黄铮,等.压疮大鼠不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J].上海护理,2011,11(2):19-21.
[17]郑敏.局部氧疗联合封闭负压引流干预在Ⅲ期压疮中的实验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2.
[18]文茂军,文华军.压疮防治新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5):455-457.
[19]谢浩煌,潘莹莹,王晓慧,等.压疮深部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临床意义[J].护理学杂志,2014,29(15):47-49.
(收稿日期:2017-12-22) (本文编辑:李莹莹), 百拇医药(邵星 江智霞 熊宗梅 肖慧 聂麟鉴)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82.
[2]王雪玲,黄芳,黄盈瑞.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用于大鼠Ⅲ期压疮模型的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395-396.
[3]蒋琪霞,管晓萍,苏纯音,等.综合性医院压疮现患率多中心联合调研[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6-30.
[4]肖慧,邵星,江智霞,等.国内常用压疮动物造模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3):153-156.
[5]邓天政,金岩,向黎升,等.皮肤压力溃疡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1):104-105.
[6]蔡福满,姜丽萍,杨晔琴,等.褥疮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简易模型的建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4):830-832.
[7]黄芳,杨晶金,王雪玲,等.VEGF和BFGF在犬鼠压疮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28(8):1504-1506.
[8]庄嘉元,宋继红,姜小鹰,等.压疮护理SD大鼠模型的建立[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6):4363-4365.
[9]王华军,黄惠根,镇春,等.不同缺血处理方法对大鼠压疮细胞凋亡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2):1369-1393.
[10]郭玉怀,孙忠人,孙琦,等.简易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装置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2):592-593.
[11]王雪玲.动物压疮模型及压疮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7):90-92.
[12]宁翠霞,毕越英.壓疮的基础实验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7):3075-3078.
[13]于杰.对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构建及应用的思考[J].现代医学生物进展,2017,17(7):1210-1214.
[14]马艳梅,单思,杨雷芳,等.压疮动物模型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6):66-67.
[15]王艳艳,张纯瑜,孙艳,等.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与早期压疮形成的关系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508-510.
[16]陆瑾,曹芳,黄铮,等.压疮大鼠不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J].上海护理,2011,11(2):19-21.
[17]郑敏.局部氧疗联合封闭负压引流干预在Ⅲ期压疮中的实验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2.
[18]文茂军,文华军.压疮防治新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5):455-457.
[19]谢浩煌,潘莹莹,王晓慧,等.压疮深部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临床意义[J].护理学杂志,2014,29(15):47-49.
(收稿日期:2017-12-22) (本文编辑:李莹莹), 百拇医药(邵星 江智霞 熊宗梅 肖慧 聂麟鉴)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 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