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2)
心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近些年,为了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开展了心血管病社区干预研究[8]。我国最早在1969年开展心血管病的社区防治研究,自“七五”开始逐渐大力发展,但大多数社区干预研究的心血管病是以高血压疾病、高胆固醇血症为主,针对冠心病的研究相对少,缺乏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相关研究报道[9]。众所周知,冠心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慢性疾病,目前每年有近70万例的患者因冠心病行PCI术治疗,绝大多数的PCI术后患者最终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在现代健康观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关注这些带病存活状态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提高患者PCI术后的整体生命质量,进一步改善他们的预后成为崭新的命题,具有不可估量的临床和社会意义。冠心病是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需要采用包括健康教育、行为生活干预等在内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来防治[10]。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综合干预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心理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社区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预后随访观察到社区综合干预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27,P=0.040),但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复发和靶血管重建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与干预时间不够长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