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婴幼儿保健
编号:13335336
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及对患儿预后质量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第30期
     【摘要】 目的: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检测(FeNO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及对患儿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12月收治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及6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组,采用FeNO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以本院检测仪所测出的60例正常婴幼儿数值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哮喘组与毛细支气管炎组婴幼儿在治疗不同时间段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TPTEF/TE和VPTEF/VE水平、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哮喘组患儿与毛细支气管组患儿生活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哮喘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哮喘组患儿与毛细支气管组患儿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哮喘组与毛细支气管组患儿FeNO明显高于对照组,TPTEF/TE和VPTEF/V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哮喘组FeNO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哮喘组、毛细支气管组患儿FeNO显著降低,TPTEF/TE和VPTEF/VE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FeNO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性较高,局限性较少,并且对哮喘患儿的治疗有指导意义,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哮喘发生的判断以及防治有指导价值,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采用。

    【关键词】 呼出气一氧化氮; 婴幼儿; 喘息性疾病; 生活质量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婴幼儿呼吸道类疾病,主要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以及毛细支气管炎等。诱发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原因与病原体感染、易感染体质以及遗传因素有关[1]。随着环境因素的影响,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随之升高,已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心健康[2]。临床上传统的一氧化氮浓度测定适用范围有限制,仅限制6岁以上或者成年人使用,而本文研究的FeNO检测方法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3]。文献[4]报道,已有许多医院将该方式应用在临床诊疗中。为了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及对患儿预后质量的影响,本文对本院在2016年1-12月收治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60例哮喘患儿以及正常婴幼儿各项指标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1-12月收治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及6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组,另将60例正常婴幼儿各项指标作为对照组。同时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经诊断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以及哮喘的患儿;患儿家属同意本院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肝、肾等原发性疾病;合并有其他器官功能性疾病;难以配合诊疗。

    1.2 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检测,检测当天患儿不可食用菠菜、动物内脏、腌菜等。采用纳库伦一氧化氮分析仪(由无锡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对FeNO检测,标准主要根据欧洲呼吸学会以及美国胸科学会制定的标准作为FeNO检测指南。检测过程中选用潮气呼吸模式,确保患儿在平静呼吸的状态下时,用面罩罩住口鼻,对呼出气体进行采样,若患儿不哭不闹、处于安静状态,可以不予以药物镇静,对采取的气体进行FeNO水平测定。在准确评估患儿病情发展基础上结合以往病例资料,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儿进行及时有效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采用简易健康量表对患儿生活治疗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分数越高证明患儿生存质量越高,最差0分,最高100分。

    1.3.2 FeNO及肺功能指标 统计患儿的FeNO、TPTEF/TE(达峰时间比)以及VPTEF/VE(达峰容积比)[5]。TPTEF/TE和VPTEF/VE是临床常采用的喘息性疾病病情、疗效和预后评估的工具,其值越低,阻塞越严重,正常值在30%~5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基线资料比较 哮喘组患儿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0~3岁,平均(1.3±0.2)岁;病程3~11 d,平均(6.2±1.2)d。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0~3岁,平均(1.3±0.2)岁;病程4~12 d,平均(7.1±1.2)d。对照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0~3岁,平均(1.4±0.2)岁。三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三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治疗前哮喘组患儿与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生活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哮喘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哮喘组患儿与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研究组患儿FeNO、TPTEF/TE和VPTEF/VE水平对比 对照组FeNO、TPTEF/TE和VPTEF/VE水平分別为(9.65±4.17)ppb、(42.56±4.63)%和(38.87±8.64)%。治疗前哮喘组与毛细支气管组患儿FeNO明显高于对照组,TPTEF/TE和VPTEF/V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哮喘组FeNO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哮喘组、毛细支气管组患儿FeNO显著降低,TPTEF/TE和VPTEF/VE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二胎政策的推行,社会上婴幼儿数量呈直线上升,患病人数随之增加[6-7]。婴幼儿喘息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类属于呼吸道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人群中,常见婴幼儿喘息疾病有毛细支气管炎、哮喘以及过敏性鼻炎等,这类疾病在生活中较为常见[8-9]。诱发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与病原体感染、生活环境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常见的婴幼儿喘息疾病可分为非过敏性持续性喘息、呼吸道感染后暂时性的喘息以及过敏性持续性喘息等,过敏性持续性喘息又称支气管哮喘[10-11]。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由此可见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病理本质也是气道慢性炎症,喘息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是该病症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喘息。诱发婴幼儿喘息疾病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病原体感染,尤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引发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原因是与特应性体质或者变应原接触造成的。虽有过敏性因素和非过敏性因素之分,但无论是过敏因素还是非过敏性因素引发的婴幼儿喘息疾病,治疗该疾病的关键是控制气道炎。但经长时间研究发现,评估气道炎症在临床上较为困难,气道炎症的评估成为社会医疗界关注的焦点[12-13]。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评估哮喘控制情况的常用方法是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主要反应患者气道通气状况,但是据研究报道显示肺功能检测的气道通气情况与气道炎症并没有关系,并且经长时间研究发现肺功能检测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并不适用于婴幼儿,因此该方法诊疗婴幼儿喘息疾病在临床上并不适用[14-15]。, 百拇医药(邓金强 蔡青 刘俊 向峰 朱从好 朱国辉)
1 2 3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婴幼儿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