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通气方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3)
3 讨论RDS是新生儿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以及肺结构发育不成熟所致的疾病,早产儿由于胎龄短,胎肺尚未发育成熟,是发病的主要对象[6]。近年来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的同时,RDS的发病率随之升高。目前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是公认的治疗RDS的有效方法[7-8],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和临床体重,大大提高了RDS患儿的存活率,但辅助通气的模式和方法仍值得进一步探讨,特别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辅助通气方法的选择更要慎重。既往一直推行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RDS,可迅速提高患儿的氧浓度,并纠正低氧血症[9],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治疗的同时易并发VAP,而且容易造成新生儿肺损伤、肺气漏等并发症[10-14]。本研究中A组患儿VAP的发生率高达42.00%,IVH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
鼻腔组织不会被高流量的鼻导管所压迫,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空间的间隔,目前该装置不仅仅能够提供充分湿润的气体供患儿进行呼吸,同时还能使吸氧的浓度升高,避免气管内丧失水分和流失热量,鼻腔黏膜也保持湿润,避免干燥和损伤,还能提供气道正压,有利于患儿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的改善和黏膜灌注,但是关于其机制具体尚无准确的定论[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患儿治疗24 h的PaO2、SpO2均高于A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