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9年第8期
编号:13387988
和胃解逆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对血清5-羟色胺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第8期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05,P=0.745),见表4。

    3 讨论

    IBS-C是以腹痛、腹胀及便秘为临床表现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好发于青年群体,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日益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临床可通过常规饮食控制及药物(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虽可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但仍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肠道功能,故如何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8-9]。

    中医认为,IBS-C属“肠郁”范畴,其病机为气机阻滞,瘀热内阻,大肠之气不得肝之疏泄,脾胃虚弱而致大便秘结,对症以清热化瘀、调理脾胃气血为主[10-11]。有研究显示,和胃解逆汤是温胃散寒具有代表性的药方,方中党参、白芍、白术为君药,可敛阴收汗,甘草、枳壳、砂仁、柴胡、牡蛎、延胡索、肉桂为臣药,其中枳壳、柴胡有加强润肠通便的作用,延胡索、肉桂可止痛理气,砂仁、小茴香可和胃醒脾,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共奏缓急止痛、温胃理气之功效[12-13]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