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9年第15期
编号:13377180
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第15期
     腸套叠临床表现多样,出现的频率也有所不同,阵发性哭闹或腹痛79.08%、呕吐29.70%、血便69.10%及腹部包块72.19%[3]。对疑诊肠套叠患儿,肠管超声检查被认为是最佳的诊断方式,其他辅助检查还包括:腹部平片、气体或钡剂灌肠造影等[17]。肠套叠确诊后治疗主要为非手术治疗[18]。非手术治疗包括有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X线下钡剂灌肠、空气灌肠复位等,其中空气灌肠复位方法应用广泛[4]。

    回盲部游离度大被认为是肠套叠发生的解剖因素之一[16]。年龄越小回盲部游离度越大,肠套叠套叠深度也就越长。加之,年龄越小,肠腔直径越小,肠管套入鞘部后受压迫越重,缺血也越重。当肠管套入鞘部后,由于静脉回流障碍,代谢物不能及时进入循环而在局部积聚,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升高[19]。由于内毒素及细菌群紊乱激活了网状内皮系统,使炎症因子进一步释放[20]。进而套入肠管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在静水压及胶体渗透压不变的情况下,组织水肿加重,套入肠管体积增大。最终,套入肠管退出套叠鞘部所需要的复位压力升高,进而导致复位成功率也相应下降。

    随着患儿生长发育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