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3)
脑血管储备能力是指坏死区组织侧支循环通过舒缩功能调节血流量进而保障组织供血灌注的能力,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后主要的代偿机制[13]。脑血管储备能力是反映侧支循环建立以及控制缺血范围的敏感指标,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14]。有研究表明,炎性因子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发生发展,炎症反应可对脑组织造成损伤,刺激血管痉挛收缩,引起血液流变学异常,阻碍脑组织修复和再生,加剧脑组织损伤[15]。研究表明,TNF-α、IL-6、IL-2、CRP水平高低可用于评估、预测急性脑梗死的预后[16]。而Hcy是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可通过促进血液高凝、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栓等途径促进脑梗死发生。研究表明,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17]。ET-1、NO可反应血管内皮功能。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导致释放大量ET-1,减少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NO合成,加剧急性脑梗死病情[18]。
临床中多数患者由于就诊时错过了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奥扎格雷钠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急性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