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2)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IFF)是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的一类常见髋部骨伤病,跌倒、外力撞击是其直接病因,而骨质疏松是其重要的发病内因[1]。IFF处理不当可造成髋内翻形成,导致畸形愈合,对患肢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既往对IFF多选择保守治疗,但其治疗周期长、并发症风险高,且有着较高的病死率,手术治疗已成为IFF首选干预方式[3]。IFF具体可选手术方案有多种,主要可分为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 DHS)内固定是当前较为主流的内固定方式,在IFF治疗中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但PFNA与DHS各具优缺点,且有一定适用条件[4-5];人工关节置换能通过机械固定方式复位、调整损伤位置,利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临床上可结合患者具体伤情进行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或半髋关节置换[6-7]。目前对IFF手术治疗,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或内固定治疗并无统一意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IFF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在IF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71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医学创新》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