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2014
编号:13478464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体会(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201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36例经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颅脑CT或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且经全脑血管造影、3D血管重建图像证实为颅内微小动脉瘤(动脉瘤最大径≤3 mm)。排除标准:术前Hunt-Hess分级Ⅳ~Ⅴ级;临床资料不完整;既往曾行治疗后动脉瘤复发;合并烟雾病、烟雾综合征、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等其他需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6例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4±4.4)岁。所有患者入院时主诉均有头痛,8例患者伴有呕吐症状;29例神志清楚,7例为嗜睡状态;均有脑膜刺激征阳性表现;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28例,Ⅲ级7例;改良Fisher分级Ⅰ级1例,Ⅱ级29例,Ⅲ级6例;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小于3 d。本组影像资料均由放射科及神经介入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共同阅片,所有患者通过CT及DSA明确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微小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眼段6例(16.7%),后交通段19例(52.8%),有4例(11.1%)位于大脑中动脉,仅1例(2.8%)位于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2例(5.6%);后循环共4例,位于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的各2例(5.6%);瘤体最大直径1.2~2.0 mm 5例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