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2023
编号:13816989
双期相3D-pCASL在评估症状性与无症状性单侧大脑中动脉次全闭塞脑灌注血流量中的应用价值(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3
     2.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3岁,眩晕1周,见图1~4。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动脉慢性狭窄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居不下。MCA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不参与Willis环的建立,由于受解剖因素影响,狭窄或次全闭塞发生率最高(55%~99%狭窄)[2],所引起的责任区低灌注状态与缺血性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健康与生命安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狭窄进展率和卒中发生风险率是无症状患者的3倍[1]。因此,早期评估及干预可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目前,3D-pCASL磁共振扫描技术能够无创评估缺血脑组织CBF。有研究表明,1.5T MRI的3D-pCASL可准确评估健康成人静息状态下大脑皮髓质灌注血流量[3-4],De等[5]认为3D-pCASL敏感性高于DSC-PWI,且重建时间更短(4~6 min)。

    MCA慢性重度狭窄或次全闭塞后,脑灌注CBF下降,临床表现各异,可能是由于侧支循环对脑灌注量产生的影响不同所致,本研究根据患者有无症状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症状组的入组标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出现的时间窗,从症状出现到MRI检查间隔时间最长1个月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