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脾肾理论的运动疗法与糖尿病肌少症*
运化,骨骼肌,1糖尿病与肌少症关系密切,2脾肾亏虚是糖尿病肌少症的关键病机,3运动干预是改善糖尿病肌少症的有效途径
伍丽娟 叶金连 邹春燕 尹莲花随着当今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及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糖尿病已成为21 世纪增长最快的全球卫生紧急事件。文献[1]显示,全球成年人中有5.37 亿糖尿病患者,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高达1.4 亿,全球排名第一。且有670 万成年人死于糖尿病或其并发症,占全球全因死亡人数的12.2%。近年来糖尿病肌少症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备受关注。肌肉减少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肌肉质量和力量进行性下降,且伴随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退化的老年综合征,与糖尿病关系密切。2 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患病率高达15.7%,较正常人高2~4 倍[2],并且糖尿病合并肌少症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3]。体质虚弱和肌萎缩已成为糖尿病继传统的微血管和大血管疾病之外的第三大类并发症[4]。
根据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云:“脾病,身重善饥”,说明脾虚是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虽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众多,诸如痰湿、肝郁、血瘀等,而今众多医家通过从脾论治消渴病越来越得到认可[5]。而肌少症属“痿证”范畴,病位在肌肉,脾肾两虚为主要病因。脾主四肢肌肉,肾主骨,骨肉相亲,方能使全身肌肉筋骨发挥其基本的功用。若脾肾亏虚,筋脉失养,肌肉萎缩,四肢倦怠无力,则发为痿证。而运动可以强健筋骨,有助于防治肌少症,从而减少糖尿病肌少症的发生率。本文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运动疗法在糖尿病合并肌少症人群的应用机制。
1 糖尿病与肌少症关系密切
人体骨骼肌含量占体重的40%~50%,是体内最丰富的组织之一,维持着人体最基本的身体活动。但骨骼肌却是在年龄增长过程中最早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器官之一。研究发现,30 岁以后肌肉以每年1%~2%的速度逐渐减少,60 岁以后以每年1.5%~3%的速度减少,到75 岁以后更是如此[6]。而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者更容易发生肌肉减少,其肌肉质量下降得更加明显[7]。
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量的减少,肌肉功能的减退,内脏脂肪的增加,从而降低了外周胰岛素敏感性。骨骼肌不仅负责人体的体力、耐力以及平衡能力等运动能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