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进展
列汀,西格,1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机制,2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药物,3脐带血,4展望
李健平 于文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llo-HSCT)是目前难治性血液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术后非复发死亡的主要原因。GVHD 是allo-HSCT 后出现的一种不良免疫反应,传统上根据移植后的发生时间分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cGVHD)。皮肤病变是GVHD 最常见也是最早期的表现,其次是胃肠道和肝脏,并逐渐累及多个器官及组织,在接受allo-HSCT 的患者中GVHD 的发生率可达40%~60%,死亡率甚至可达15%,因此GVHD 的预防成为移植后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1]。从环孢素(CsA)被单一应用于GVHD 的预防,到联合应用甲氨蝶呤(MTX)形成标准预防方案,再到强力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AC)的应用,HSCT术后GVHD 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近年来,随着对GVHD 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脐带血(UCB)及新型药物,如西罗莫司(SRL)、霉酚酸酯(MMF)、西格列丁等也逐渐在GVHD 的预防中崭露头角。本文将对预防GVHD 的最新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1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机制
1.1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是allo-HSCT后供者移植物中的T 淋巴细胞攻击移植患者体内各器官所引起的特有的并发症。多发生在移植后100 d之内,主要累及肝脏、皮肤及胃肠道。其病理生理过程大致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移植前的预处理触发组织损伤,随后释放大量外源性(如脂多糖)和内源性分子(如肿瘤坏死因子)激活免疫反应。这一过程导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从而导致供体T 细胞对宿主同种抗原的识别增强;第二阶段:供体T 细胞与宿主抗原呈递细胞(APCs)在移植后早期相互作用,提供共刺激信号,导致供体T 细胞激活并扩展为辅助T 细胞(Th)、细胞毒性T 细胞(Tc)和Th17/Tc17 亚型;第三阶段:细胞毒性T 细胞通过配体和受体的相互作用到达靶器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