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疾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影响因素分析
检出率,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袁悦 李薇 易永忠乳腺导管疾病是指乳头溢液、脓性、导管大量炎症细胞引起的疾病,且临床上可分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两种[1]。病理组织检查是乳腺导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能指导临床治疗,且多数患者能从中受益[2]。但是,病理组织检查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创伤性,导致患者诊断耐受性与依从性较差。高频超声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绕射现象小等优点,且该方法方向性好,可作为射线定向传播[3-4]。因此,乳腺导管疾病患者借助高频超声能观察乳腺导管内的异常,其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较高。但是,高频超声临床使用时,对于乳腺导管内体积较小病变、良恶性病变超声图像表现存在重叠,导致临床误诊率较高[5-6]。因此,明确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疾病误诊可能的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7-9]。本研究以疑似乳腺导管疾病患者为对象,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疾病中的检出率及误诊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1 年12 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 例疑似乳腺导管疾病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在常规体查后疑似为乳腺导管疾病;(2)拟行高频超声检查且患者均可耐受;(3)病情稳定且患者均为首次就诊,检查前均未行放化疗、生物免疫治疗。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2)妊娠期、哺乳期或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3)无法行手术或穿刺组织病理检查。年龄21~73 岁,平均(56.79±6.71)岁;病灶直径4~49 m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