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23年第1期
编号:178977
克罗恩病肛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3年2月22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第1期
瘘管,1发病机制,2治疗,3总结
     杨武发 唐学贵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肠道炎性疾病,CD 肛瘘是一种由慢性肠道炎症疾病引发肛周病变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这一病症的早期表现是肛周病变,其中以肛瘘最为常见。CD 肛瘘较普通肛瘘来说,其特点是内口常位于齿状线以上,外口距离肛缘大多超过3 cm,瘘管宽大,常有多个外口,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及肛周疼痛[1-2]。在我国,成人CD患者中有25%~80%合并肛周病变,其中CD 肛瘘的患病率最高,占17%~43%[3],约10%的患者以肛瘘为克罗恩病的首发症状。CD 肛瘘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纤维结肠镜、超声内镜、盆腔磁共振显像、麻醉下肛瘘探查术等,有研究指出上述任意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其诊断的准确性可达到100%[4]。其中MRI 检查是诊断CD 肛瘘的金标准,盆腔MRI被推荐为CD 肛瘘诊断及分型的首选方法[3]。根据瘘管走行及伴随症状,美国胃肠学会将克罗恩病肛瘘分为简单型及复杂型[5]。简单型CD 肛瘘即低位肛瘘,仅有单个瘘管,不合并肛周脓肿、直肠阴道瘘或肛管直肠狭窄;复杂型CD 肛瘘即高位肛瘘,可存在多个瘘管,可合并肛周脓肿、直肠阴道瘘或肛管直肠狭窄。目前CD 肛瘘的发生率较高,10 年累计发病率为16.9%,20 年为28.3%[6];而且表现复杂,70%~80%的CD 肛瘘为复杂性肛瘘,累及高位括约肌及邻近器官[7];临床治愈率仅为50%左右[8],而且超过1/3 的CD 肛瘘患者有复发[4]。

    1 发病机制

    目前西医对于CD 肛瘘发病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据现有的研究表明,CD 肛瘘的发病可能与CD肛瘘瘘管的组织学特征、遗传易感性、肠道微生物群、炎症因子、基质重塑酶等有密切关系[9]。

    中医根据CD 肛瘘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症状,认为该病可归类于“肠痈”范畴。该病的发病基础多以脾胃虚弱为主,加之外邪侵袭、饮食失调、情志不畅,致使脾胃升降失调、运化失健,脾虚湿滞,湿热蕴肠,而发本病。《黄帝内经》曰:“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其认为“痈疡乃营气而坐”,营气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明代著名医家陈实功指出“外科尤以调理脾胃为要”,虽然疮疡病变症状复杂多变,部位各异,但其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均与气血盛衰有密切关系,而气血盛衰,关键在于脾胃。

    2 治疗

    目前针对CD 肛瘘的治疗方法众多,通常在肠道炎症活动期时先采取保守治疗,控制肠道炎症;脓肿形成时及时切开引流,控制感染灶。临床上单一的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9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