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表达与血小板参数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
载量,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袁航 徐烨 黄波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反应为主要特点的疾病,而中国作为乙型肝炎高发地区,目前HBV 携带者已有1.3 亿之多,HBV 总感染率也已达到60%[1]。在临床中,乙型肝炎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长期肝细胞受损、充血水肿及纤维组织的增生,可导致其发生肝硬化[2]。根据临床研究指出,肝脏作为维持人体抗凝、凝血及纤溶系统稳定最为主要的脏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可导致患者肝脏凝血相关物质的合成及代谢受到损害,表现为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及凝血功能的异常[3]。既往研究认为门静脉高压状态下的脾功能亢进、脾大是导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4],但根据近期研究指出,非脾功能亢进的肝硬化患者同样存在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的问题[5]。因而对于临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另有研究指出,HBV 对骨髓巨核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影响血小板的合成及凝血功能[6]。目前。临床关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 表达与其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D-D)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80 例于2019 年1 月-2022 年1 月在宜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 表达与其血小板参数、D-D 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抽取80 例于2019 年1 月-2022 年1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符合2019 年中华医学会《肝硬化诊治指南》中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且有明确慢性HBV 感染史;(2)病理学检查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存在门静脉高压、无创性检测肝脏硬度测定值(LSM)≥17.0 kPa[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