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研究综述及展望
个体,群体,因素,1安全感的概念,2安全感研究现状,3研究不足与展望
万浩东,安莉娟(1.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2.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综合基础部,江苏 宿迁 223800)
安全感是个体对安全的主观感知,随着上世纪末安全感的概念被引入国内,许多研究者围绕这一变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产生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安全感并非本土产生的概念,因此不同的研究者在对安全感的考量中,或沿用国外对安全感的解释,或探索适合本土的安全感的维度,对安全感下了许多不同的操作性定义,因此安全感的研究虽然丰富,但其本身概念和内容方面存在较大分歧,不利于安全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安全感相关研究的综述,一方面对安全感研究已有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另一方面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希望能够促进安全感相关研究的整合与发展。
1 安全感的概念
1.1 概念与分类 安全感起源于精神分析理论。马斯洛提出安全感是一种体现在得到或将要得到需要的满足的心理感受。William Blitz强调安全感包含控制的意味。国内广泛采用的是由安莉娟等提出的安全感,由主观确定感和主观控制感两个方面组成。此外,国内外许多学者仍然在尝试提出自己的定义,揭示安全感的内涵。Jacobson等认为安全感是人们对外界危险因素对人身造成伤害的体验和认知。Goldberg认为安全感是人们成熟后发展新技能,探索新事物,建立个人兴趣的基础。陈顺森等提出安全感与风险有关。夏春等将安全感看作是对环境和压力的主观判断,是主观感受到的低威胁、稳定和安全。廖传景等定义了留守儿童群体的安全感,认为其除了一般的确定感和控制感之外,还包括胜任感。
按安全感的主体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人际安全感和自我安全感。按安全感的学科领域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社会安全感与心理安全感。按安全感的状况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特质类安全感与状态类安全感。随着对安全感的深入探索,安全感研究方向开始转向安全感的领域研究,许多社会领域和个人领域也对安全感产生影响。已有研究中所涉及的社会领域有工作或职业不安全感(包括作业安全感)、空间安全感、社区安全感、旅游安全感、食品安全感、生态环境安全感、总体经济形势安全感、社会治安安全感等。个人领域主要涉及个人信息安全感、财产安全感、产权安全感、职业稳定、情绪安全感、健康安全感等。
1.2 测量 国内研究者在不同群体中归纳的安全感及维度也存在差异。其中信效度较好的包括:安全感问卷(security questionnaire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4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