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监测及抢救(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监测及抢救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失血性休克发生发展及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状况分析,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具体生命体征状况影响分析,对血容量性休克抢救治疗状况分析,提高对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水平及抢救水平,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结果准确判断患者失血量与休克的发生发展关系,及时有效的纠正血容量的骤减,改善微循环障碍,保障重要组织器官功能,才能达到临床有效救治。结论及时准确的判断急性失血性休克发生,发展,监测生命体征,掌握合适时机给予患者有效救治,避免延误抢救时机,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才能有效的挽救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急性失血性休克;监测;抢救
急性失血性休克,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和稀释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甚至导致心脏骤停,能否及时有效处理关系到患者的有效救治。笔者所在医院经常遇到如产后大出血,宫外孕大出血,瘢痕子宫切口妊娠大出血等致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因此对急性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及处理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提高对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水平及抢救水平,及时有效的纠正血容量的骤减,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临床治疗尤为重要。尽管对休克的广泛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于休克的许多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循环血量不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特征是全身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急剧减少,氧的供应失衡,造成无氧代谢,乳酸堆积,细胞损伤,脏器功能障碍。急性失血性休克属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指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引起循环血量锐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各种体液因子的释放对微循环的改变起着调节作用。因此,通过对失血性休克发生发展及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状况分析,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具体生命体征状况影响分析,对血容量性休克抢救治疗状况分析,提高对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水平及抢救水平,掌握最佳抢救时机,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1.1失血性休克各期的临床监测分析
1.1.1休克早期由于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加压素等体液因子释放增加,使末梢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收缩,导致微循环缺血缺氧。此期为代偿期,血压尚未明显变化时,脉搏及心率已明显加快,休克早期,脑组织缺氧尚轻, 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兴奋、焦虑或激动,口渴,当周围小血管收缩、微血管血流量减少量时,血压下降,脉细快,面色苍白或轻度发绀,四肢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者可在1秒内迅速充盈,微循环灌注不足时,则充盈时间延长。失去10%~15%的血容量(750 ml),有心动过速,而不改变血压和呼吸。此时快速输入2 L平衡溶液能有效恢复循环血容量和心排血量。肾灌注正常,末梢血管阻力和肾血管阻力接近正常。
, 百拇医药
1.1.2休克期如出血未止,血容量继续减少,严重出血快速丧失30%~35%的循环血量,外周小血管持续痉挛直至组织缺氧,无氧代谢增强而乳酸堆积,导致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开放,大量血液进入毛细血管网而至微循环淤积,血浆外渗,回心血量明显减少,使组织器官更加缺氧,加剧受损,器官功能障碍。此期为失代偿期或淤血缺氧期。临床表现为休克加重: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急促,皮肤发绀,血压继续下降,收缩压低至80~60 mm Hg,舒张压小于40 mm Hg,脉压差小于20 mm Hg,平均动脉压小于65 mm Hg。呼吸加深加快表明休克加重,出现浅快呼吸,潮式呼吸或者叹气样呼吸表示休克进入危重阶段。出现明显少尿。
1.1.3休克晚期急性失血可达到40%~45%血容量(约2~3 L),不急救会立即心跳停止。随病情继续发展,毛细血管淤血使缺氧加重,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内外凝血系统,使组织器官缺氧加重,细胞膜损伤,溶酶体释放,细胞损伤自溶,重要器官严重损害功能衰竭。同时,大量血栓形成消耗大量凝血因子而发生弥漫性出血,此期又称为弥散性血管内溶血(DIC)期,此期患者表现为嗜睡甚至昏迷,唇周及肢端发绀,面色青灰或苍白,皮肤湿冷,或可见皮肤瘀斑。检查见心率明显增快,脉搏细弱或触不清,呼吸急促,血压低于60 mm Hg,或者测不到。末梢和肾血管阻力明显增加,表现冷而湿的皮肤和无尿,说明肾脏缺乏血液灌注和无滤过。
, 百拇医药
1.1.4出血量估计临床上常用脉率/收缩压(mm 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指数为0.5多表示无休克;>1.0~1.5有休克,估计失血量在1000~1500 ml;>2.0为严重休克,估计失血量在2000 ml及以上。低血压时如中心静脉压<0.49 kPa(5 cm H2O),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可快速补液或补血浆,使中心静脉压升高至0.59~1.18 kPa(6~12 cm H2O);低血压但中心静脉压高于1.18 kPa(12 cm H2O),应考虑有心功能不全的可能,可用增加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并控制入量。中心静脉压高于1.47~1.96 kPa(15~20 cm H2O)提示有明显的右心功能不全,且有发生肺水肿的可能,需应用快速利尿药及洋地黄类药物。
1.1.5其他还应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检测,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测等。
1.2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原则分析
, 百拇医药
1.2.1迅速补充血容量可先迅速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1000~2000 ml。若血压回升并能维持时表明出血量少且已停止出血;若检查红细胞压积在30%以上则不需输血,否则应适量输血,最好为新鲜全血,使红细胞压积维持于30%。补液过程中血压仍低,而中心静脉压也低时应继续补液。若中心静脉压升高则提示补液过量或心功不全,应使用西地兰0.2~0.4 mg静脉注射,中心静脉压可下降至正常;若使用西地兰后中心静脉压下降明显,低于正常时为液量不足应继续补液。
1.2.2及时止血、处理原发病对于失血性休克而言,处理原发病的主要目的是止血。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尽快止血。一般情况下应在休克基本纠正后进行根本止血。但对于难以一般措施控制的出血,应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进行手术止血。
1.2.3补充血容量和治疗原发病及止血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中心环节,但也不应忽视其他的一般治疗措施如保暖。休克患者常有低体温,由于机体的热量主要由内脏器官提供,休克时内脏缺血,产热减少,低温寒颤可以使组织耗氧增加4~5倍,从而增加组织缺氧[1]。大量输入低温液体容易产生医源性低体温,体温过低常导致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凝血异常,体温低于30 ℃以下常可导致死亡[2]。
, 百拇医药
1.3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处理分析急性大出血来势凶猛,必须争分夺秒抢救,一旦诊断休克,立即处理。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扩容、输血,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准备手术,及时纠正各种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吸氧:给予高浓度的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机体造成的损伤。
1.3.1液体复苏治疗
1.3.1.1晶体液迅速补充足够的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原则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先盐后糖。首选平衡盐溶液,林格乳酸钠溶液电解质含量与细胞外液相近,可有效补充因急性失血而丢失的细胞外液,特别是来不及输血时可有效补充血容量,输液量一般为失血量的两倍。45 min内输入1000~2000 ml。若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并能继续维持时,表明失血量较小,且已停止出血。晶体胶体液比例为3∶1,滴速在100~120滴/min,尽快扩容,增加组织灌注量。输入晶体液后仅20%存留于血管内,适用于补充细胞外液及组织间液,常用的有:生理盐水、平衡液、林格氏液、5%葡萄糖溶液等,注意脑功能不全者不主张常规输注葡萄糖溶液。脉压差增大是发生大量血浆再充盈的预兆。脉压扩大时静脉输液速度应立即减慢,输液成分也换成葡萄糖溶液,只需少量钠。如未重视这种再充盈,会发生急性高血容量和高血压,甚至心肺衰竭。这是由于肾脏还未恢复排尿功能时,贮留的液体大量返回血管内的结果。, http://www.100md.com(张敏莉 吴映雪 郭宗琳)
【关键词】急性失血性休克;监测;抢救
急性失血性休克,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和稀释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甚至导致心脏骤停,能否及时有效处理关系到患者的有效救治。笔者所在医院经常遇到如产后大出血,宫外孕大出血,瘢痕子宫切口妊娠大出血等致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因此对急性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及处理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提高对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水平及抢救水平,及时有效的纠正血容量的骤减,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临床治疗尤为重要。尽管对休克的广泛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于休克的许多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循环血量不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特征是全身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急剧减少,氧的供应失衡,造成无氧代谢,乳酸堆积,细胞损伤,脏器功能障碍。急性失血性休克属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指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引起循环血量锐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各种体液因子的释放对微循环的改变起着调节作用。因此,通过对失血性休克发生发展及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状况分析,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具体生命体征状况影响分析,对血容量性休克抢救治疗状况分析,提高对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水平及抢救水平,掌握最佳抢救时机,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1.1失血性休克各期的临床监测分析
1.1.1休克早期由于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加压素等体液因子释放增加,使末梢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收缩,导致微循环缺血缺氧。此期为代偿期,血压尚未明显变化时,脉搏及心率已明显加快,休克早期,脑组织缺氧尚轻, 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兴奋、焦虑或激动,口渴,当周围小血管收缩、微血管血流量减少量时,血压下降,脉细快,面色苍白或轻度发绀,四肢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者可在1秒内迅速充盈,微循环灌注不足时,则充盈时间延长。失去10%~15%的血容量(750 ml),有心动过速,而不改变血压和呼吸。此时快速输入2 L平衡溶液能有效恢复循环血容量和心排血量。肾灌注正常,末梢血管阻力和肾血管阻力接近正常。
, 百拇医药
1.1.2休克期如出血未止,血容量继续减少,严重出血快速丧失30%~35%的循环血量,外周小血管持续痉挛直至组织缺氧,无氧代谢增强而乳酸堆积,导致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开放,大量血液进入毛细血管网而至微循环淤积,血浆外渗,回心血量明显减少,使组织器官更加缺氧,加剧受损,器官功能障碍。此期为失代偿期或淤血缺氧期。临床表现为休克加重: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急促,皮肤发绀,血压继续下降,收缩压低至80~60 mm Hg,舒张压小于40 mm Hg,脉压差小于20 mm Hg,平均动脉压小于65 mm Hg。呼吸加深加快表明休克加重,出现浅快呼吸,潮式呼吸或者叹气样呼吸表示休克进入危重阶段。出现明显少尿。
1.1.3休克晚期急性失血可达到40%~45%血容量(约2~3 L),不急救会立即心跳停止。随病情继续发展,毛细血管淤血使缺氧加重,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内外凝血系统,使组织器官缺氧加重,细胞膜损伤,溶酶体释放,细胞损伤自溶,重要器官严重损害功能衰竭。同时,大量血栓形成消耗大量凝血因子而发生弥漫性出血,此期又称为弥散性血管内溶血(DIC)期,此期患者表现为嗜睡甚至昏迷,唇周及肢端发绀,面色青灰或苍白,皮肤湿冷,或可见皮肤瘀斑。检查见心率明显增快,脉搏细弱或触不清,呼吸急促,血压低于60 mm Hg,或者测不到。末梢和肾血管阻力明显增加,表现冷而湿的皮肤和无尿,说明肾脏缺乏血液灌注和无滤过。
, 百拇医药
1.1.4出血量估计临床上常用脉率/收缩压(mm 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指数为0.5多表示无休克;>1.0~1.5有休克,估计失血量在1000~1500 ml;>2.0为严重休克,估计失血量在2000 ml及以上。低血压时如中心静脉压<0.49 kPa(5 cm H2O),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可快速补液或补血浆,使中心静脉压升高至0.59~1.18 kPa(6~12 cm H2O);低血压但中心静脉压高于1.18 kPa(12 cm H2O),应考虑有心功能不全的可能,可用增加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并控制入量。中心静脉压高于1.47~1.96 kPa(15~20 cm H2O)提示有明显的右心功能不全,且有发生肺水肿的可能,需应用快速利尿药及洋地黄类药物。
1.1.5其他还应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检测,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测等。
1.2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原则分析
, 百拇医药
1.2.1迅速补充血容量可先迅速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1000~2000 ml。若血压回升并能维持时表明出血量少且已停止出血;若检查红细胞压积在30%以上则不需输血,否则应适量输血,最好为新鲜全血,使红细胞压积维持于30%。补液过程中血压仍低,而中心静脉压也低时应继续补液。若中心静脉压升高则提示补液过量或心功不全,应使用西地兰0.2~0.4 mg静脉注射,中心静脉压可下降至正常;若使用西地兰后中心静脉压下降明显,低于正常时为液量不足应继续补液。
1.2.2及时止血、处理原发病对于失血性休克而言,处理原发病的主要目的是止血。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尽快止血。一般情况下应在休克基本纠正后进行根本止血。但对于难以一般措施控制的出血,应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进行手术止血。
1.2.3补充血容量和治疗原发病及止血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中心环节,但也不应忽视其他的一般治疗措施如保暖。休克患者常有低体温,由于机体的热量主要由内脏器官提供,休克时内脏缺血,产热减少,低温寒颤可以使组织耗氧增加4~5倍,从而增加组织缺氧[1]。大量输入低温液体容易产生医源性低体温,体温过低常导致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凝血异常,体温低于30 ℃以下常可导致死亡[2]。
, 百拇医药
1.3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处理分析急性大出血来势凶猛,必须争分夺秒抢救,一旦诊断休克,立即处理。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扩容、输血,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准备手术,及时纠正各种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吸氧:给予高浓度的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机体造成的损伤。
1.3.1液体复苏治疗
1.3.1.1晶体液迅速补充足够的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原则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先盐后糖。首选平衡盐溶液,林格乳酸钠溶液电解质含量与细胞外液相近,可有效补充因急性失血而丢失的细胞外液,特别是来不及输血时可有效补充血容量,输液量一般为失血量的两倍。45 min内输入1000~2000 ml。若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并能继续维持时,表明失血量较小,且已停止出血。晶体胶体液比例为3∶1,滴速在100~120滴/min,尽快扩容,增加组织灌注量。输入晶体液后仅20%存留于血管内,适用于补充细胞外液及组织间液,常用的有:生理盐水、平衡液、林格氏液、5%葡萄糖溶液等,注意脑功能不全者不主张常规输注葡萄糖溶液。脉压差增大是发生大量血浆再充盈的预兆。脉压扩大时静脉输液速度应立即减慢,输液成分也换成葡萄糖溶液,只需少量钠。如未重视这种再充盈,会发生急性高血容量和高血压,甚至心肺衰竭。这是由于肾脏还未恢复排尿功能时,贮留的液体大量返回血管内的结果。, http://www.100md.com(张敏莉 吴映雪 郭宗琳)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