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2
编号:13764065
浅谈药物滥用与防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2
     【关键词】药物滥用;防范

    药物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双刃剑”,用之合理则防病治疗,用之不当则给人们带来不利甚至严重后果。加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是社会以人为本,重视生命和人类进步的标志。防止药物滥用必须引起广大医务人员和全社会的重视,以保障人民的安全。

    1临床药物滥用产生的原因

    1.1患者方面的原因

    1.1.1抗生素能治百病有些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往往是既不检查也不化验,更不用说药敏试验、痰培养试验之类的检查,就是最简单的血常规和透视也不做。只是个普通的感冒,偶尔的嗓子痛或者就是觉得不舒服,就要求医生给应用抗生素,即使某些做了一些简单检查的患者在没有应用抗生素指征的情况下,也要求应用抗生素,对此医生往往根本无法劝说,只得用药。

    1.1.2不按医生处方用药随着市场的改革开放和新药种类的急剧增多,很多患者盲目在追求新药、特效药,有病不上医院或药物知识一知半解,对药物禁忌证、慎用症不了解,造成药物滥用。
, 百拇医药
    1.1.3用药方法不当患者求医心切,病急乱投医或超量服用造成药物滥用。

    1.2医生方面的原因

    1.2.1药海战术对诊断不明确而搞“药海战术”以侥幸命中,甚至搞预防性用药。临床常见,对上呼吸道感染者、不明原因高热者、病毒性腹泻者,使用二联以上抗生素,以求达到广谱的目的。然而事实上,所有的抗生素都存在不良反应,可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1.2.2用药杂凑泛滥对诊断虽然明确,但不常见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案,可以使用的药物又多,部分医生抱着有益无害的心理,促成杂凑用药的泛滥。如肝硬化的治疗,目前尚无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些医生就给患者使用多种药物,以为对患者有益,其实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大部分药物必须经过肝脏代谢。用药过多既亦增加肝脏负担,加剧了肝硬化的病情。

    1.2.3迎合患者心理过分热化为了迎合患者心理无论是否需要,多给些“贵重药”、“进口药”、“新药”、“特效药”、“补药”、过分热心的治疗,盲目增加了用药品种与剂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肝肾的负担。
, 百拇医药
    1.2.4知识更新不足,凭个人经验处方部分临床医生知识老化,不能适应时代步伐,继续再教育也只注重临床医学内容,对药物学的知识更新不够重视,缺乏药物学、药效学、药剂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知识,尤其对新药的知识知之甚少,对所用药物只依厂家说明,心中无数或只根据经验处方。

    2防范措施

    2.1合理选用有效药物,防止滥用药物根据条件不同可视病因、病情、临床症状、检验结果等决定原因,有条件者可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指导用药。正确使用抗生素,如条件限制可根据感染部位常见致病菌用抗生素,切忌滥用药物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与治疗。

    2.2熟悉药物的特性与配伍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不仅要了解药物的作用与用途,还要掌握药物的种类、特性、药效学、药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二重感染,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可引起股骨头坏死。青霉素与红霉素合用疗效降低等,故应引起每个医药人员的高度重视。
, 百拇医药
    2.3了解患者状况对肝、肾功能减退的以及老年人、小儿、妊娠期患者,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

    2.4注意药物使用方法药物使用方法对疾病转归有重大意义,了解用药目的,同时要掌握药物的浓度、剂量及给药时间,有些抗生素稀释后半衰期很短,液体量不宜过多。应马上滴注以快速进入体内,从而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心、肺功能必须正常的情况下)。口服药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健胃药宜饭前服等,对呼吸道起安抚作用的止咳糖浆及口内溶化的药物,饭后不宜多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磺胺类药服后应多饮水防止尿结晶等。

    2.5加强医生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在患者对医疗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医务人员必须不断的学习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更新药学知识,严防药物滥用。

    2.6面向社会加强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宣传由于绝大多数患者不懂医药知识,其治病心切,在医院里,听到最多的话题是:“大夫,不要检查了,你就给我打针就行了,最好一针就好,查这查那,你们不就是想挣钱么!”。因此,合理用药问题,不仅对医院,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走出医院,走向社会,以浅显易懂的话语,给人们进行合理用药方面的健康教育,耐心细致地加以指导,以减少药物的不规则使用问题,保障广大患者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收稿日期】2011-05-14

    (本文编辑:程旭然), 百拇医药(李凤珍 和润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