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病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低血糖症常见病因,以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方法本文搜集了本院2001年7月~2011年7月间48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分析症状表现、合并疾病及降糖药物选择等,综合分析低血糖症常见病因。结果饮食、运动、用药、血糖监测等方面不合理均可造成低血糖症。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低血糖症常见病因:(1)降血糖药物选择不当;(2)降糖药剂量调整不当;(3)没有个体化制定降糖目标;(4)降糖药与进餐的时间安排不合理;(5)同时使用其他药物使血糖进一步下降或掩盖症状。对患者加强糖尿病宣教、对医生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改善治疗依从性、家庭备用血糖仪等对减少低血糖症均不可缺少。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症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也在逐渐增加。除高血糖对人体造成损害外,糖尿病并发症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更加不容忽视。低血糖症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对机体的损害以脑损害为主。处理不及时,病情持续发展,甚至造成永久性脑损害。临床发现低血糖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更加常见。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低血糖症时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或无症状,且常合并多种疾病干扰诊断,或因表达障碍不能主诉而影响早期诊断。为减少或避免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降低死亡率,本文就本院2001年7月~2011年7月间48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 百拇医药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60~87岁,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病程3个月~20年。院外发生低血糖症者39例,其中14例在养老院发生,院内发生9例。48例中仅5例无明确合并疾病或临床情况,其余43例中,意识障碍6例;因表达障碍不能主诉8例;合并高血压12例,脑血管病14例,糖尿病肾病6例,冠心病6例,肺炎2例,急性胃肠炎1例,肝硬化2例,肺气肿2例。48例均符合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1)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低于2.8 mmol/L;(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在发生低血糖反应的48例患者中,死亡1例,其合并脑血管疾病,长期卧床,入院前数日进食量明显减少,服用优降糖未减量,直接死于低血糖昏迷[1]。
2结果
16例患者进食量明显减少或停止进食而继续原降糖药治疗;3例合并感染性疾病;13例应用长效磺脲类药物,例如优降糖、达美康等,其中2例有明确的肾功能不全;6例日胰岛素剂量超过60单位;5例延迟进餐;1例腹泻;1例服用倍他受体阻滞剂。48例中28例近2周未监测血糖,8例近4周未监测血糖,1例半年之内未监测血糖。
, 百拇医药
3讨论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增加,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症的发生也相应增多 。葡萄糖是大脑的唯一能量来源,故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最大,其损害程度与低血糖程度、持续时间和动脉硬化的程度有关[2]。一次严重低血糖症所带来的危害有可能抵消既往数年严格控制血糖所带来的益处[3],及时纠正低血糖极为重要。老年人感知迟钝,肾上腺素等对抗激素的反应减退,特别是因伴有神经病变[4]。故老年病人发生低血糖症时可无症状,出现症状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或常因多种伴随疾病而影响临床医生的判断,造成误诊或漏诊。分析本组48例患者低血糖原因:(1)降糖药选择不当:降糖药物主要经肝肾代谢及排泄;老年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而中长效磺脲类药物,例如优降糖、达美康等半衰期长,排泄减慢而易导致药物蓄积,产生低血糖症。(2)出现进食减少、运动量增大、感染、腹泻、呕吐等情况时用药剂量调整不及时。(3)单纯追求血糖达标而未依据老年人特殊情况个体化制定降糖目标。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5]。(4)降糖药与进餐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有些患者应用降糖药后延迟进餐,甚至用药与进餐完全没有规律。(5)同时使用其他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或加强胰岛素的作用而发生低血糖。由于倍他受体阻滞剂所致低血糖时无明显心动过速、心悸、焦虑等症状,往往无症状性的低血糖症更延误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使用倍他受体阻滞剂应密切观察以及时发现低血糖。
, 百拇医药
低血糖的发生重在预防。预防的重点在于糖尿病宣教。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糖尿病的知识,包括并发症的危害、低血糖的症状表现、合理的饮食及运动、药物的基本知识、合理监测血糖等十分必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而专科医生相对不足,基层医院更加明显。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定期随访,有助于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合理监测血糖,有助于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糖尿病家庭血糖仪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郭畅群,刘会.老年糖尿病继发低血糖116例临床分析.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3):16-17.
[2]欧阳存.低血糖脑病误诊分析.内科急危重杂志,1997,3(1):186.
[3]吕春阳,姜玉环,张进红.低血糖症所致严重不良事件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1,17(1):57.
[4]王金环.低血糖症27例误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65):162.
[5]钱荣立.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95., 百拇医药(马艳秋)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症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也在逐渐增加。除高血糖对人体造成损害外,糖尿病并发症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更加不容忽视。低血糖症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对机体的损害以脑损害为主。处理不及时,病情持续发展,甚至造成永久性脑损害。临床发现低血糖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更加常见。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低血糖症时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或无症状,且常合并多种疾病干扰诊断,或因表达障碍不能主诉而影响早期诊断。为减少或避免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降低死亡率,本文就本院2001年7月~2011年7月间48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 百拇医药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60~87岁,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病程3个月~20年。院外发生低血糖症者39例,其中14例在养老院发生,院内发生9例。48例中仅5例无明确合并疾病或临床情况,其余43例中,意识障碍6例;因表达障碍不能主诉8例;合并高血压12例,脑血管病14例,糖尿病肾病6例,冠心病6例,肺炎2例,急性胃肠炎1例,肝硬化2例,肺气肿2例。48例均符合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1)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低于2.8 mmol/L;(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在发生低血糖反应的48例患者中,死亡1例,其合并脑血管疾病,长期卧床,入院前数日进食量明显减少,服用优降糖未减量,直接死于低血糖昏迷[1]。
2结果
16例患者进食量明显减少或停止进食而继续原降糖药治疗;3例合并感染性疾病;13例应用长效磺脲类药物,例如优降糖、达美康等,其中2例有明确的肾功能不全;6例日胰岛素剂量超过60单位;5例延迟进餐;1例腹泻;1例服用倍他受体阻滞剂。48例中28例近2周未监测血糖,8例近4周未监测血糖,1例半年之内未监测血糖。
, 百拇医药
3讨论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增加,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症的发生也相应增多 。葡萄糖是大脑的唯一能量来源,故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最大,其损害程度与低血糖程度、持续时间和动脉硬化的程度有关[2]。一次严重低血糖症所带来的危害有可能抵消既往数年严格控制血糖所带来的益处[3],及时纠正低血糖极为重要。老年人感知迟钝,肾上腺素等对抗激素的反应减退,特别是因伴有神经病变[4]。故老年病人发生低血糖症时可无症状,出现症状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或常因多种伴随疾病而影响临床医生的判断,造成误诊或漏诊。分析本组48例患者低血糖原因:(1)降糖药选择不当:降糖药物主要经肝肾代谢及排泄;老年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而中长效磺脲类药物,例如优降糖、达美康等半衰期长,排泄减慢而易导致药物蓄积,产生低血糖症。(2)出现进食减少、运动量增大、感染、腹泻、呕吐等情况时用药剂量调整不及时。(3)单纯追求血糖达标而未依据老年人特殊情况个体化制定降糖目标。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5]。(4)降糖药与进餐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有些患者应用降糖药后延迟进餐,甚至用药与进餐完全没有规律。(5)同时使用其他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或加强胰岛素的作用而发生低血糖。由于倍他受体阻滞剂所致低血糖时无明显心动过速、心悸、焦虑等症状,往往无症状性的低血糖症更延误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使用倍他受体阻滞剂应密切观察以及时发现低血糖。
, 百拇医药
低血糖的发生重在预防。预防的重点在于糖尿病宣教。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糖尿病的知识,包括并发症的危害、低血糖的症状表现、合理的饮食及运动、药物的基本知识、合理监测血糖等十分必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而专科医生相对不足,基层医院更加明显。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定期随访,有助于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合理监测血糖,有助于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糖尿病家庭血糖仪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郭畅群,刘会.老年糖尿病继发低血糖116例临床分析.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3):16-17.
[2]欧阳存.低血糖脑病误诊分析.内科急危重杂志,1997,3(1):186.
[3]吕春阳,姜玉环,张进红.低血糖症所致严重不良事件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1,17(1):57.
[4]王金环.低血糖症27例误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65):162.
[5]钱荣立.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95., 百拇医药(马艳秋)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低血糖症